吃飽之後覺得腸胃怪怪、隱隱作痛? 明明沒有吃很多,微凸的肚子讓人好尷尬? 脹氣的經驗大家可能都有,好像不是大問題,卻讓人一肚子氣不舒服! 脹氣的原因很多,飲食是最大的關鍵,讓我們一起看看,到底吃哪些食物容易脹氣、那些食物又可以幫助消氣!
目錄
甚麼是脹氣,為什麼會脹氣?
人體每天都會製造製造大約0.5至2公升的氣體,平均靠打嗝和放屁排氣14次左右。如果氣體累積太多,無法正常排出,造成不舒服的感覺,就是脹氣。根據馬偕醫院資料顯示,這些氣體90%以上來自經口吞入,其他則來自食物和腸道細菌發酵。
脹氣常見原因
- 進氣過量:邊吃飯邊說話、狼吞虎嚥,會吞入過多的氣體。鼻塞、流鼻水、鼻子過敏時用嘴巴呼吸,也會造成吸入過多氣體引起脹氣。
- 排空太慢:某些狀況如糖尿病、巴金森氏症、腸躁症等也有可能引起脹氣。曾經腹部手術,或服用特定藥物也可能造成影響。懷孕時,因為黃體素的分泌會放鬆腸胃的肌肉造成消化較慢,也會累積氣體造成脹氣。
- 產氣過多:有些食物在消化時,容易在腸胃中產生較多氣體。有不耐症如乳糖不耐症、麩質不耐症等,也會對特定食物消化不良產生脹氣。
亞東醫院 肝膽胃腸科提到,腸內的空氣要怎麼控制,有太多的變因,最基本的還是飲食控制,畢竟大部分的氣體都是吃進去的。
哪些食物容易引起脹氣?
想避免胃脹氣,首先可以減少攝取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到,引發脹氣的食物主要有下列八種。
- 高澱粉食物:地瓜、芋頭、馬鈴薯、花生、紅白薯、南瓜、栗子。
- 含氣食物:氣泡飲料、酒、打起泡沫的奶油或加糖蛋白。
- 較難消化的食物:糯米、玉米。
- 膨脹或經過發酵的食物:饅頭、麵包。
- 某些蔬果:十字花科(花椰菜、高麗菜等)、洋蔥、韭菜、蘋果、芒果、龍眼、李子。
- 豆類及豆製品:豆漿、豆腐、豆乾、豆皮、豆花。
- 奶類及奶製品:牛奶、調味乳。
- 油炸物等高油脂食品、精緻食品:鹹酥雞、蛋糕、爆米花。
不過,很多蔬菜水果都有豐富的維生素,因此也不用因噎廢食完全不吃,可以先減少食用量或是去掉其中的一兩種,看看症狀是否能得到改善。

吃什麼可以緩解脹氣?
還可以怎麼避免脹氣,不舒服可以怎麼快速舒緩?
除了控制飲食,吃飯細嚼慢嚥、飯後散步消食、運動加強腹肌,皆可避免脹氣。如果已經脹氣了,透過中醫的觀點,有幾個穴位可以幫助快速舒緩脹氣。
七個穴位舒緩脹氣
以肚臍為中心點,向左順時針畫圈按摩,充分按壓腹部附近的穴位,也按摩到大腸腸道,使腸胃順暢,幫助排出脹氣。
- 中脘穴:胃上方,肚臍上約四指。
- 天樞穴:肚臍左右旁開約三指。
- 關元穴:肚臍下約四指。
沿著腳弓,從太白穴一路延掌內側按摩至公孫穴,可調整脾胃功能,減緩消化不良,腹部脹氣或疼痛。
- 太白穴:第一跖骨頭後下方肉際凹陷處。
- 公孫穴: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肉際凹陷處。
按壓足三里與內關穴,可以有效緩解消化不良的症狀。
- 足三里穴:外膝下四指。
- 內關穴:手腕內側,靠近手掌處的第一條橫紋往上三指。

引起胃脹氣的情況很多,除了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醒大家若發現自己有長期脹氣的情形,也不要忘記到腸胃科檢查!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