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生活忙碌,每天甚至熬夜為工作打拼,很容易熬出大病來。很多面癱患者一開始臉部變得怪怪的,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俗稱面癱的顏面神經麻痺。究竟面癱是什麼?有什麼原因?應如何治療?又有什麼後遺症需要注意呢?想知道就不要錯過這次的文章啦!
什麼是顏面神經麻痺?面癱分類和症狀一次看!
顏面神經:
顏面神經麻痺(俗稱面癱)顧名思義跟顏面神經有關,根據中國醫學大學附屬醫院的資訊,所謂的顏面神經是由幹分支出來的第七對神經線,經顳骨到臉頰,全長約十四~十七公分,功能包括控制臉部表情肌肉、眼淚及唾液分泌、味覺傳達等。
顏面神經麻痺分類及症狀:
根據林新醫院的資料,當顏面神經位於橋腦旁神經核或顏面神經的路徑受到損傷,則會造成顏面神經麻痺。而顏面神經麻痺一般可以分為中樞型麻痺和周邊型麻痺,不同類型的症狀略有不同。
- 中樞型麻痺:主要是因為中樞神經因腦血管疾病,使中樞神經受損,症狀通常只限病患側臉下半部的表情肌運動障礙,導致患者出現口歪、無法令紋等表現,而臉上部的表情肌肌能正常活動。
- 周邊型麻痺:周邊型麻痺和細菌、病毒及自身免疫有關,當患者周邊神經受損時,患側額頭皺紋會消失或變淺,眼瞼閉合不全。患側的皺眉和顏面反射消失,眉毛低下,嘴角歪斜。
與中風差別:
中風有可能導致死亡,但顏面神經麻痺比較不會致命。而兩者的症狀都有所不同,能夠輕易在家中分辨出來。要留意最近有沒有感到非常疲勞,有沒有像是感冒的症狀,或是出現口水不自覺流下來的表現,那可能就是顏面神經麻痺的表現。
3招快速分辨面癱和中風:
- 第一個方法是看抬頭紋,顏面神經麻痺患者的抬頭紋會消失不見,但中風患者卻還會有抬頭紋。
- 除了抬頭紋外,顏面神經麻痺患者的法令紋也會消失不見,但中風患者卻還會出現法令紋。
- 最後要留意眼睛是否能完全閉合,如果不能閉合,比較偏向是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
顏面神經麻痺成因是什麼?哪類人是面癱的高危一族?
顏面神經麻痺成因:
根據台東基督教醫院的資訊,顏面神經麻痺根據受損區域可以分為中樞型麻痺和周邊型麻痺,中樞型麻痺的成因與腦血管疾有關,如腦中風、腦瘤等,而周圍神經傷害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主要有6種,分別是貝爾氏麻痺、感染、創傷、腫瘤、神經性疾病、先天問題等六項。
貝爾氏麻痺:
顏面神經麻痺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貝爾氏麻痺,大概每十萬個人當中,就有二十人患上,它的原因暫時還不肯定,但目前著遍認為是病毒感染的一種。貝爾氏麻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日夜,也不分一年四季,患者一邊臉突然發生不舒服並出現麻痺。約有7%患者會再發,與疲勞、累、熬夜有關。
感染:
一種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varicella zoster virus )感染所造成的顏面神經麻痺,通常稱為「 Ramsay- Hunt 症候群」, 像是知名歌手小賈斯汀就曾深受其困擾。此外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都有機會引致顏面神經麻痺。
創傷:
如果受到車禍、跌倒、外物打擊等所引起的頭部外傷,有機會造成顏面神經受損,造成顏面神經麻痺。
腫瘤:
內耳道聽神經瘤、腮腺腫瘤、顏面神經本身的神經瘤可能造成周圍神經傷害,造成顏面神經麻痺。
神經性疾病:
神經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Barre 症候群等自體免疫疾病有機會造成顏面神經麻痺。
先天問題:
Mobius 症候群、萎縮性肌強直病、內耳道狹窄等先天性問題都會造成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神經麻痺危險因素:
根據廣川醫院林醫師提到,顏面神經麻痺中的貝爾氏麻痺的病毒在秋冬季節轉換特別活躍,並歸納出6大顏面神經麻痺危險因子。
- 長時間吹風或暴露在冷的環境中
- 長期壓力大,受情緒困擾
- 過於疲勞
- 睡眠不足
- 飲食習慣不良
- 糖尿病患者或孕婦
顏面神經麻痺有什麼治療方法?中西療法各不同!
顏面神經麻痺中以最常見的貝爾氏麻痺為例,西醫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初期的藥物治療及中後期的物理治療。
藥物治療:
根據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的資訊,當出現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時,應該盡速接受藥物治療,在約一週內的急性期可給予口服類固醇、消炎藥,有助消除神經水腫,防止神經壓迫造成更多神經損傷,可以縮短恢復時間。如果發現顏面神經麻痺是由帶狀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可以併用抗病毒藥(Acyclovir)作抗病毒治療。
物理治療:
在接受急性的藥物治療後,會依照病情選擇不同的物理治療方式作復健,促進顏面神經麻痺康復,並且達到防止肌肉僵硬及預防部份功能喪失後遺症的功效。方法包括紅外線照射、熱敷、肌肉電刺激、激光治療、按摩等。
- 紅外線照射或熱敷:能夠增加臉部血液循環,藉此供給肌肉與神經修復所需養分。
- 肌肉電治療:可以刺激患處的肌肉,能夠促進局部位置的血液循環,減緩肌肉萎縮。最後會以按摩方式來增進患部血液循環,減除患者感覺顏面肌肉麻痺後的僵硬感。
中醫針灸療法:
在中醫的角度中,認為本身抵抗力低,臉部長期受風的人士容易在秋冬季節害易有面癱的問題。中醫認為面癱一是因為感受風寒,又或者是風熱外邪侵襲,引起臉部神經的阻滯,經絡不通造成面癱。當直接吹著風扇、空調,持續對著臉部吹的話,稱之為寒邪收引,會引起面部肌肉和血管收縮,造成血氣運行不暢。
由於面癱病發時,通常最影響病人眼睛閉合與嘴嚼能力,中醫會建議會配合針灸治療,可以加快臉部功能恢復。在針灸治療方面,可以採取「四步法」治療面癱急性病人,治療程序是一閉眼,二抬眉,三祛風,四正嘴四步驟,而慢性病人則可因應病情選擇任一步驟進行反覆性治療,直至情況好轉。
- 閉眼法:以睛明穴為主,並配合巨髎穴、頰車穴、顴髎穴、合谷穴等,能夠幫助袪除外來的風邪。
- 抬眉法:以陽白穴為主,並配合瞳子髎穴、攢竹穴、顴髎穴、合谷穴、巨髎穴等,有利於面部氣血的運行。
- 袪風法:以風池穴為主,並配合絲竹空穴、頭維穴、大迎穴、頰車穴、合谷穴等,把體內的邪氣完全去除。
- 正嘴法:以人中穴和承漿穴為主,並配合地倉穴、下關穴、大迎穴、合谷穴等,有調整任脈和督脈氣機的作用,促使口歪得到復原。
顏面神經麻痺會有什麼後遺症?有什麼自我保健措施可以做?
會留下後遺症嗎?
大概70〜80%的顏面神經麻痺病人能完全恢復,其他的病人可能會有一些康復不完全或是後遺症。一般患者恢復的時間為數星期至半年,若超過這個時間則康復較不樂觀。根據台大醫院神經部的資料,一些康復不完全的病人會有顏面肌肉出現不自主運動或痙攣的現象。而亦有一些患者會有俗稱「鱷魚流淚」的現象,即是會出現邊吃東西邊流淚的情況,這些都是可能的後遺症。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年紀大的患者恢復情況相對較不理想,有後遺症問題的機會也更高。
自我保健照護: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的衛教資訊中提到,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康後有一些事項需要注意,有助患者自我照護,減少因病對生活的影響。
- 穴位按摩: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病情,對特定患處進行穴位按摩。如沒有額紋可推揉陽白,若有眼睛閉合不全問題,可以雙拇指按睛明、瞳子,嘴角歪斜可以按揉地倉穴、頰車、翳風以改善問題,最後按揉四白、迎香可以改善沒有法令紋的問題。
- 避免臉部吹風:可以配戴帽子或頭巾保護,避免直吹電扇及長期待在冷氣房內。
- 眼睛保護:白天使用潤滑眼藥水、戴眼鏡或護目鏡;晚上使用眼膏保持眼睛濕潤,並戴上眼罩
- 注意食物溫度:不要吃過熱的食物,避免舌頭及嘴唇燙傷,並維持口腔衛生。
- 自我練習:平日可以對著鏡子做各種臉部表情自主運動,如提眉 、皺眉、 眨眼動作、吸吮動作、作鬼臉活動的臉部表情等,每天至少 3 次,每次 5-10 分鐘,可以改善問題。
平常可要注意自己的健康,記得要有足夠休息,避免熬夜,增強自身抵抗力,便可以減少顏面神經麻痺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