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導致屁股一直有種深處的疼痛,甚至出現從大腿延伸到腳底的麻感,該不會是坐骨神經痛!先別著急,這樣的症狀也可能是梨狀肌症候群,普遍出現在久坐、姿勢不良的現代人身上。想了解什麼是梨狀肌症候群,繼續看下去就對了。

目錄

什麼是梨狀肌症候群?

根據衛福部雙和醫院的資料,梨狀肌是在臀部深層的肌肉,負責髖關節的旋轉,收縮時可以讓大腿向外轉動。而坐骨神經是從下背部一路延伸到臀部、大腿的神經束,負責下肢後側的運動跟感覺。

在結構上,坐骨神經會從梨狀肌的下面通過,延伸至大腿後側。所以當梨狀肌發炎、腫脹、抽筋而變得緊繃,或是受到外傷時,就會壓迫到坐骨神經,形成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就稱之為梨狀肌症候群,也被稱為「假性坐骨神經痛」。

另外一種我們比較常認知到的坐骨神經痛,是腰椎間盤所引起的,除了坐骨神經痛的症狀,主要的疼痛點是位於腰、背,而梨狀肌症候群疼痛的地方主要是在深層的臀部,兩者在治療方式上各有不同。建議透過專業醫師診斷,才能獲得妥善的處置。

梨狀肌症候群_圖解

梨狀肌症候群的7點症狀自我檢測

患有梨狀肌症候群的人,可能會出現下列的症狀:

  1. 臀部深層位置有悶痛感。
  2. 大腿後側可能會有灼熱、刺痛、麻的感覺,且一路延伸至腳底(坐骨神經痛症狀)。
  3. 腳感覺無力、遲鈍。
  4. 走路一跛一跛的。
  5. 上坡、上樓或長時間走路都會讓症狀更嚴重。
  6. 久坐後疼痛會加劇。
  7. 躺下來休息會感覺比較舒服。

梨狀肌症候群的成因和好發族群

會引發梨狀肌症候群的原因,包含長時間的久坐、久蹲、久站、姿勢不良、外傷或運動傷害,導致梨狀肌可能受傷、發炎、水腫、肥厚、纖維化,都有可能壓迫到坐骨神經,導致臀部、下肢疼痛。

常見的好發族群包含:

  • 長時間久坐硬椅的學生
  • 習慣性翹腳的人
  • 需要久蹲施工的裝潢師傅
  • 需要久站的服務人員
  • 過度跑跳的運動員
  • 運動傷害或臀部挫拉傷的病患

梨狀肌症候群怎麼治療?

根據衛福部苗栗醫院的資料,在梨狀肌症候群急性期時,首先要降低發炎的狀況,透過冰敷、休息、避免引發疼痛的動作,或是口服抗發炎藥物及肌肉鬆弛劑,來改善急性期的不適。

如果梨狀肌痙攣的現象很明顯,且神經受嚴重壓迫,也可以考慮局部注射,將肌肉放鬆。

慢性期時,則可以利用復健物理治療,來減短修補梨狀肌的時間。常見的復健方式包含:短波、超音波、電療、按摩及梨狀肌牽拉伸展運動。

減緩梨狀肌症候群的3種習慣、4項動作

梨狀肌症候群主要是長時間的不良姿勢導致,為了避免梨狀肌症候群反覆發作,這些生活習慣要注意:

  • 不要坐太矮、太硬的椅子,並且避免久蹲。
  • 坐著的時候避免翹腳。
  • 每隔一段時間要起身走走,避免久坐。

 

另外,想要緩解梨狀肌症猴群,可以嘗試下面這些動作,藉此舒展、鍛鍊附近肌群:

  1. 仰躺,將疼痛那側的腳翹在另一隻腳上,再抱著另一隻腳靠近胸口,直到疼痛側的臀部感覺緊繃,停留10~15秒,重複5~10次。
  2. 仰躺,彎曲膝蓋讓雙手可以抱住,接著再試著打直膝蓋,停留10~15秒,重複5~10次。
  3. 仰躺,以雙手抱住疼痛那側的腳,將膝蓋向腹部貼近,然後轉向另一側,停留30秒,重複10次。
  4. 坐在地上,把滾輪或網球放在臀部疼痛處。將疼痛那側的腳翹在另一隻腳上,用手撐地控制滾輪或網球前後滾動,按摩疼痛部位。
梨狀肌症候群_緩解動作

現代人上班久坐,使得梨狀肌症候群逐漸變成一種普遍的文明病,那種壓迫到神經的疼痛,簡直就讓人坐立難安!山豆提醒你,看完這篇文章,不妨就起身來走走,保健你的梨狀肌!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