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確切的身心疾病,由生理與心理原因共同造成。雖然一般人面對不熟悉的社交情境,也會感到緊張,但患有社交恐懼症的特徵是,在社交場合感覺到的恐懼,和實際威脅不成正比。如何測驗自己有沒有社交恐懼症?下面有更詳細的說明!

目錄

社交恐懼症是什麼?7點測驗你的傾向

社交恐懼症的名稱有很多,又稱作社交焦慮症、社交畏懼症、社交焦慮障礙等等。社交恐懼症並非只是一種形容詞,而是確切的心理疾病,並被刊載在身心精神科常用診斷依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的資料,社交恐懼症,在DSM-5中稱為社交焦慮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會出現下面的幾種特徵。透過這些表現,讓我們一起來測驗看看,自己是否有社交恐懼的傾向。

  • 對於一種或多種社交情境,會因為擔心被人審視,產生強烈的害怕或焦慮。例如:和別人對話、與陌生人見面、被觀看、在別人面前表達、演講等。
  • 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現焦慮的症狀,會導致負面的評價,像是尷尬、被羞辱、被拒絕或冒犯他人。
  • 社交情況幾乎總是能觸發害怕或焦慮
  • 主動迴避社交,或帶著強烈的害怕或焦慮去忍受。
  • 感受到的害怕或焦慮,與所處社會文化環境造成的實際威脅不成正比
  • 因為上述的這些狀況,導致在社交、職業或其他功能上有重大的損害
  • 上述的症狀持續至少6個月以上。
社交恐懼症_自我檢測

社交恐懼症症狀有哪些?焦慮反應是典型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常見的症狀。有約10%男性及15%女性,一生中某些時期,符合社交恐懼症的診斷。

社交恐懼症患者面對害怕的社會情境時,會出現焦慮的症狀,可能的反應包含:

  • 心悸
  • 顫抖
  • 冒冷汗
  • 腸胃不適或腹瀉
  • 臉紅
  • 肌肉僵硬
  • 呼吸困難
  • 頭暈
  • 感覺失去控制
社交恐懼症_症狀

了解社交恐懼症原因,恐造成社交、工作退縮

根據衛福部桃園療養院的資料,社交恐懼症常常發生在青少年階段或是成年階段的早期。除了社交恐懼症之外,患者也常常合併其他的身心症狀,像是恐慌症、廣泛性焦慮症,以及憂鬱症、酒精濫用等問題。

社交恐懼症怎麼來的,無法用單一原因來解釋,一般認為是遺傳、生理、認知學習三個面向共同造成的。

  • 在遺傳方面,社交恐懼症的患者,一等親也有社交恐懼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
  • 在生理方面,社交恐懼症患者的身體可能對腎上腺素過於敏感,或是多巴胺系統有病變。
  • 在認知學習方面,心理學理論認為恐懼是一種習得的行為,過去經歷社交挫敗,或是在社交上丟臉困窘的事件,因為過去經驗的制約,導致患者對於社交情境產生恐懼感。

社交恐懼症容易造成患者在社會互動中的退縮,像是求學階段的學生,可能因為害怕被同儕排除在外,而出現拒學的現象。成年人,則可能因為在工作中與他人的互動壓力過大,出現頻繁換工作,甚至演變為繭居的狀況。

因此,為避免影響正常的社交、職業功能,如果有社交恐懼症的狀況,建議應接受身心科、精神科的治療,或是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

社交恐懼症看哪一科?靠藥物及心理治療克服

那麼如果有社交恐懼症,可以如何解決或克服呢?

想治療社交恐懼症,主要可以求診於身心科、精神科,以及尋求心理諮商。根據衛福部台中醫院的資料,社交恐懼症的治療方式,主要可以分為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兩個面向。

 

社交恐懼症的藥物治療

社交恐懼症可用抗焦慮藥物及抗鬱劑治療,主要作用是阻斷過度活躍的神經傳導、增加血清素含量。其中以乙型交感神經受體阻斷劑(beta-blocker)、單胺氧化脢抑制劑(MAOI)、血清素重吸收抑制劑(SSRT)效果最好。

透過藥物治療,可以處理因外在刺激引起生理的過度反應。但因為個人面對的外在刺激不是固定不變的,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更需要從心理層面,解決引發社交恐懼的個人認知。

 

社交恐懼症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的各種取向中,目前已知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有效處理焦慮症議題。而用來處理社交恐懼症的治療方法包含:

  • 認知治療:
    讓病患認知到自己對於社交情境恐懼的認知,遠比實際威脅更大,並理解這樣的恐懼是非理性思考所產生的。透過重新建立認知,能減少對社交情境的恐懼。
  • 系統減敏感法:
    一開始病患會先學習放鬆肌肉,然後在心理師的陪同下,病患先在腦中模擬輕度的焦慮情境,感到焦慮的時候,馬上使用學習到的肌肉放鬆訓練。反覆模擬焦慮、放鬆,直到面對這個情境,已經不會感到焦慮,再練習強度更高的焦慮情境。依序往下,直到可以面對病患心中最強烈的焦慮。
  • 洪水法:
    與系統減敏感法相似,一開始病患需要先學習肌肉放鬆訓練。然後就直接在腦中模擬,或真實面對最焦慮的情境,並利用肌肉放鬆訓練緩解,直到最焦慮的情境對病患也不再感覺威脅。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確切的身心疾病,卻因為大眾對於心理健康不夠了解,而被忽略。許多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在成長過程中常會因為無法和大眾一樣正常與人交流,而感到沮喪、失落。如果覺得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傾向,不妨向身心科醫師或心理師諮詢,才有機會及早發掘問題,並獲得必要的協助喔!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