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失眠問題嗎?根據衛生福利部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使用健保安眠藥的人數約為441萬人,相當於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人需要安眠藥輔助入眠。然而安眠藥真的可以長期使用嗎?會不會上癮,或者有什麼嚴重的副作用?跟著PinMed一起來了解怎麼吃安眠藥最安心吧!

目錄

傻傻分不清,安眠藥到底有幾種?要怎麼吃才安全?

長期受到睡眠困擾的我們,不免需要接觸到安眠藥這個選項。然而一旦開始用藥,許多問題會開始在心中浮現:吃安眠藥有什麼副作用?吃了藥不舒服可不可以換藥?別擔心,這些疑問都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一一為您解答。

安眠藥有幾種類型?醫師常開的安眠藥有哪些?

針對不同類型的失眠,醫師會開立不同種類的安眠藥來輔助睡眠,而安眠藥最常見的分類有短、中、長期三種。

  • 短效型安眠藥:
    幫助加快入睡速度,適合有入睡困難的情況。常見藥物有Dormicum(導眠睡)、Halcion(酣樂)、Midazolam(導美睡)、Zolpidem(史蒂諾斯) 等。
  • 中效型安眠藥:
    可以延長睡眠時間,適合淺眠和的狀況。常見藥物有Estazolam(悠樂丁)、Imovane(宜眠安)等。
  • 長效型安眠藥:
    適合無法持續睡眠,以及白天有焦慮症狀等較嚴重的失眠。常見藥物有Flunitrazepam(美得眠)、Dalmadorm(當眠多)等。

吃安眠藥會有什麼副作用,要注意什麼才安全?什麼狀況需要討論換藥?

服用安眠藥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睡眠狀況,然而使用期間,難免會出現一些副作用,一起來看看哪些是服用安眠藥的常見副作用吧!

(一)神經鎮靜:次日仍想睡覺、疲倦、頭痛頭暈、運動能力下降等。

(二)睡眠時異常行為:最常見的狀況為夢遊,如在睡眠中打電話、駕車等。

(三)認知功能異常:如記憶力衰退、健忘、幻覺。

藥物擁有副作用是難以避免的,但如果副作用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以及自身安全,就必須盡快回診與醫師討論換藥。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蘇峻逸醫師就表示,尤其是出現夢遊或相關行為,應立即回診討論換藥,通常調整過後,這些讓人困擾的行為就不會再出現。

 

除了隨時注意副作用對自身的影響,服用安眠藥物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一些服用守則,才能安全且有效地讓藥效發揮作用。

(一) 睡前服藥,並且服藥後應馬上上床睡覺。

(二) 不可和含有咖啡因或有提神功效之飲食同時服用,如咖啡、茶以及可樂等。

(三) 不可自行加減劑量。

(四) 服藥後,不要從事開車等操作精細的活動。

(五) 不可同時服用酒精以及葡萄柚果汁,以免產生交互作用。

(六) 服藥隔天若仍有嗜睡、頭暈等症狀,應躺床休息至症狀緩解。

安眠藥服藥守則
安眠藥服藥守則

自己調整安眠藥用量會有什麼後果?

雖然安眠藥的使用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睡眠狀況,但依據每天身心狀況的不同,我們對藥物的反應與感受也不盡相同。如果遇到了感覺比較好睡,或是更難入眠的狀況,我們能夠自行調整安眠藥的用量嗎?答案是不行的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研究醫師李宜庭表示,若自行將安眠藥減量或停藥,輕則出現焦慮煩躁、心悸等戒斷症狀,重則出現譫妄、幻覺或癲癇等症狀。台大醫院藥劑部藥師張立人也表示,若貿然停藥,很可能面臨反彈性失眠的問題,因此若想要減少藥物的用量,仍應回門診與醫師討論,在醫師的專業判斷下進行調整。此外,均樂身心診所張維仁醫師表示,若因為覺得用藥了還是睡不好,自行增加用量,很可能會造成身體更加依賴藥物,結果非但沒有解決睡眠問題,還使身體對藥物產生依賴性,藥物越用越多就不好了。因此,若是發現當前使用的藥物失去效果,也應盡快回診,與醫師共同討論藥物的調整,以及找出導致失眠的關鍵因素,才能安全地使用藥物,並且從根本解決失眠問題。

藥吃完了沒時間看醫生,安眠藥可以在藥局買嗎?

藥吃完了卻沒時間看醫生是一件讓人苦惱的事情,這時就會想能不能直接去藥局買藥就好了呢?但實際上是不行的,因為安眠藥屬於醫師處方藥物並且是管制用藥,藥局需要依照醫師開立的處方箋才能調劑供應,此外,也要注意安眠藥屬於管制藥物,並不在「慢性病連續處方簽」的適用範疇,因此,只有回診之後才能取得藥物喔!

長期吃安眠藥會有什麼後果?越吃越多怎麼辦?

雖然說安眠藥可以幫助我們順利睡著或著睡久一點,但每天都要吃藥,而且持續這麼長一段時間總是讓人擔心,會不會對身體有什麼不好的影響。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專業的醫師與醫學研究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吧!

理想狀況短期使用,長期使用與醫師動態討論

關於安眠藥理想的使用期限,目前已有嚴謹實驗的研究,實驗的時間範圍多在四到六週,因此美國醫師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簡稱ACP)針對成人慢性失眠疾病的臨床實務指南建議,藥物使用的期限應限制在4-5週。台北榮民總醫院藥學部主任張豫立藥師也表示BZD (Benzodiazepine,常見藥物有戀多眠、悠樂丁、贊安諾等)類藥物國內外的建議使用時間為4-6週;非BZD藥物(如使蒂諾斯、柔眠等)初步研究表示可使用達六個月。然而張豫立藥師也提到,在臨床實務上,長期失眠的患者常常需要更長期的使用這些藥物,因此長期使用安眠藥一定要與醫師密切的配合,定期回診,主動將自己身體感受的變化告知醫師,才能確保使用的安全。

安眠藥越吃越多反而沒效?睡眠專家強調應找出失眠的真正原因

安眠藥越吃越多才能睡著的這個現象,有一個專有名詞可以代表,叫做藥物的「耐受性」。「耐受性」的意思就是服用藥物一段時間後,效果打折,可能需要增加劑量,才能達到一樣的治療效果。許多藥物都會使身體產生耐受性的問題,因此,這個現象有可能出現在長期服用安眠藥的人身上。然而,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呢?事實上,均樂身心診所張維仁醫師表示,需要繼續服用安眠藥物,有很大的機率是因為導致失眠的主要原因仍然未被解決,例如焦慮、憂鬱等心理因素;老人痴呆、高血壓、更年期綜合症等身體疾病。除了與醫師持續討論藥物的調整之外,同時也可以思考如何應對導致失眠的真正原因,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最後才能漸漸地減少對藥物的依賴。

吃安眠藥會上癮嗎?會不會戒不掉?

既然安眠藥是管制藥品,那麼安眠藥吃多了會不會上癮?我已經吃了很久的安眠藥了,這樣是上癮了嗎?未來會不會戒不掉?戒不掉又該怎麼辦呢?長期用藥的狀況下有這些疑問是很自然的,就讓我們一起來發掘真相吧!

 

安眠藥具有依賴風險,自行改變服用劑量更危險!

要了解安眠藥會不會上癮,首先我們需要分辨何謂「上癮」,何謂「依賴」。台大醫院藥劑部藥師謝汶穎表示對藥物的「依賴」指的是長期使用藥物後,產生了耐受性與戒斷症狀,因此需要繼續服藥來應對。而「上癮」則是在依賴的基礎上,增加了心理上不擇手段的渴求以及明知使用會帶來負面效果,仍不顧一切想要使用的狀態。安眠藥長期使用以後,會產生耐受性,因此長期使用有依賴的可能,但較少出現如毒品一般渴求的狀態,因此比較適合的表達方式是安眠藥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如同前面提到的,正因為安眠藥具備依賴性,如果自己突然減少或增加劑量,都可能使的身體對藥物的耐受性以及戒斷症狀增加,進而提高了對安眠藥的依賴性,因此更難戒掉。所以一定要注意服用的時候不要隨意自行增減劑量!

 

安眠藥停藥怎麼這麼難:停藥三大魔王「復發性失眠」、「反彈性失眠」、「戒斷症狀」

當使用安眠藥一段時間後,如果導致失眠的原因已經改善,那麼醫師可能會開始與患者配合,慢慢減藥。然而,減藥的過程往往是一段長期的戰鬥,究其原因是停藥三大魔王「復發性失眠」、「反彈性失眠」、「戒斷症狀」會阻礙我們達到目標。這三大魔王又是什麼呢?讓我們提早了解他們,知己知彼,才能有心理準備並好好應對他們。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暨睡眠疾患中心 陳錫中醫師表示,「復發性失眠」指的是因為長期依賴藥物入眠,只要停止使用藥物,失眠的狀況又會重現的狀況。「反彈性失眠」指的是停藥以後失眠狀況反而比用藥前還要嚴重。「戒斷症狀」指的是停藥後出現焦慮、肌肉緊繃等與睡眠無關的不適症狀。

安眠藥怎麼戒?安眠藥戒斷門診幫助你順利脫離安眠藥依賴

雖然減藥困難重重,但只要與醫師好好配合,並且尋找一些輔助療法,仍然可以贏得這場長期抗戰!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暨睡眠疾患中心 陳錫中醫師提供了一些安眠藥減量的原則,其一是配合專業心理師進行「認知行為療法」,改變對於失眠的想法和睡眠相關習慣與行為,是目前世界各大醫學指南認為對失眠來說最推薦的治療方法。其二,緩慢地逐步減少藥物可以有效避免出現反彈性失眠或戒斷症狀。比如,每隔兩周只減少原先藥量的10%。當已經減到最低劑量的階段,可以選擇隔天彈性比較大的日子,如週五晚,試著不服用藥物。適應之後再慢慢增加不吃藥的天數。並且在減藥期,可以配合醫師的指示,在需要時才使用。如此一來,配合認知行為療法與緩慢減藥策略,能讓我們在盡量少用藥的情況下,還能確保每日的睡眠質量。

除此之外,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也有開設「戒安眠藥特別門診」,結合身心科與心理師共同診治,幫助有戒安眠藥困擾的民眾順利降低對安眠藥的依賴。

睡不著跟擔心戒不掉,哪個比較嚴重?

安眠藥吃了好一陣子也還沒辦法停,但又聽到可能會有的副作用好緊張。這個時候就會很糾結,到底要停藥逃掉副作用,還是繼續吃藥讓自己比較好睡?首先,我們可以《參考睡不著就是失眠?了解3類型睡眠障礙與自我檢測》一文,了解到長期睡眠不足,將面臨以下壞處:

免疫功能下降

反應遲鈍

記憶力減退

情緒不穩

耳鳴

糖尿病

高血壓

貧血

中風

失智

青光眼

肥胖

骨質疏鬆

  

除此之外,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洪櫻娟醫師,許多必要的生理機制與細胞修復都需要睡眠時才能更好的進行,並且近來許多研究都顯示失眠者的死亡率較高。因此,邊長期服用安眠藥有可能存在的副作用風險,但睡不著的危害是遠大於使用安眠藥的。先利用安眠藥在短期內幫助我們能睡好,讓身體仍然能得到足夠的休息,才能有精力解決真正導致失眠的原因,並在配合其他療法以及醫生的藥物調整之後,戒不掉安眠藥的問題是比較不需要讓人擔心的。總結來說,兩者都有需要被解決,然而必須先有好的睡眠,才能夠有後續解決戒藥的能力,也才不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現在依靠安眠藥可以好好睡,就只能一直吃下去嗎?

面對失眠狀況,很多民眾已經努力地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安眠藥物,有好好照顧自己,讓自己可以天天睡個好覺。然而,一旦出現了安眠藥的症狀,就一定一輩子要依賴藥物嗎?之前提到要找到失眠真正的原因,那麼到底有哪些狀況可能會導致失眠的?

以前睡得好好的,為什麼會突然睡不著?

在訪問維品身心科診所身心科張維仁醫師的文章睡不著就是失眠?了解3類型睡眠障礙與自我檢測當中,提到容易造成失眠的原因有以下幾類:

  • 女性
  • 年齡為壯年至老年
  • 退休者或管理者
  • 睡眠環境不適合,如:太冷太熱、強光、噪音
  • 睡眠環境突然改變,如:出差、搬家、旅遊
  • 心理因素,如:焦慮、憂鬱
  • 睡眠習慣不良,如:睡前攝取咖啡因、喝太多水
  • 入睡條件消失,如:睡前習慣看電視、滑手機,突然沒有得看
  • 身體疾病,如:老人痴呆、高血壓、更年期綜合症等
  • 藥物使用,如:治療氣喘的藥物

因此,在與醫師共同合作找出失眠原因的時候,可以往以上的方向去尋找。此外,可以仔細比較失眠前後是否有生活、飲食、保養品使用等習慣的改變,有時很難找到失眠的原因,也可能是在生活當中不小心攝取了意外的咖啡因導致。

怎樣才能好好睡?正確睡眠習慣一次告訴你

除了安眠藥物,文章前段也提到了可以藉由其他方法來改善失眠狀況。奇美醫院衛教資訊網就提出了許多可以讓睡眠更順利的方法。包括好的睡眠觀念、控制環境刺激、情緒壓力調節以及睡眠認知調整。依照這些項目做調整,很有可能可以慢慢降低對藥物的依賴!

睡眠好習慣一次告訴你
睡眠好習慣一次告訴你

全世界專家都認可!世界睡眠學會認證的有效抗失眠法:認知行為療法

不管是美國醫師學院(ACP)還是由世界睡眠學會支持的歐洲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都提到認知行為療法在失眠治療當中的重要性。因為非藥物治療,所以副作用較小,如果能搭配藥物相輔相成,能夠更順利的緩解失眠症狀。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鄭婷文臨床心理師說明,認知行為療法分為五個方向:

一、睡眠衛生教育:

著重於改善日常生活中不利於睡眠的因素。例如睡眠環境、溫度濕度調節。

二、刺激控制法:

避免在床上進行非睡眠的活動,例如若失眠或早醒,離開床舖做適當的枯燥活動。

三、放鬆訓練:

如正確的呼吸放鬆或肌肉放鬆,降低大腦活動狀態。
四、限眠療法:

請患者每天記錄睡眠日誌,根據睡眠日記調整睡眠時間,提高睡眠效率。

五、認知治療:

調整失眠者的睡眠信念,例如討論如何改變災難式想法如「現在睡不著明天一定會很慘」等等讓人緊張焦慮的想法。

認知行為療法通常可以藉由專業的心理師來執行,若是沒有時間與預算,也可以尋找相關的書籍以及衛教文章來閱讀,先自行跟進相關步驟,為自己解決失眠的選擇多一項強力武器。

長期吃安眠藥常見問題

Q1:安眠藥吃多了會上癮嗎?

A1:比較適合的說法是安眠藥具備依賴性,如果自己突然減少或增加劑量,都可能使的身體對藥物的耐受性以及戒斷症狀增加,進而提高了對安眠藥的依賴性,因此更難停止使用。

Q2:安眠藥戒不掉怎麼辦?

A2:首先要釐清失眠真正的原因,再來可以與醫生討論,配合認知行為療法慢慢降低用量。最後,可以到有開設「戒安眠藥特別門診」的醫院求診。

Q3:長期吃安眠藥會怎麼樣嗎?

A3:目前擁有的臨床研究僅能確保某些藥物4-6周,或者半年內的安全性,至於長期服用的副作用並沒有統一的證據與研究能夠佐證。因此在長期使用安眠藥物的時候,應密切與醫師配合,並檢查自身的身體狀況,確保用藥的安全。

面對失眠,就如同面對一場長期抗戰。更深入的了解安眠藥物以及認知行為療法,增加我們戰勝的機會。

—山豆

參考資料

[1] 能請家人幫自己拿藥嗎?利弊、理論、實務、各法源如何?

[2] Zee PC, Bertisch SM, Morin CM, Pelayo R, Watson NF, Winkelman JW, Krystal AD. Long-Term Use of Insomnia Medications: An Appraisal of the Current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Evidence. J Clin Med. 2023 Feb 17;12(4):1629. doi: 10.3390/jcm12041629. PMID: 36836164; PMCID: PMC9959182.

[3] Szalavitz M, Rigg KK, Wakeman SE. Drug dependence is not addiction-and it matters. Ann Med. 2021 Dec;53(1):1989-1992. doi: 10.1080/07853890.2021.1995623. PMID: 34751058; PMCID: PMC8583742.

[4] Uptodate Over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 adults

[5] Uptodate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in ad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