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常反應在身體各種不典型症狀,患者往往在科別之間反覆求診,找不到原因又增加心理壓力。其實自律神經失調與身心失衡十分相關,今天邀請到維品身心科診所身心科張維仁醫師,帶大家一起來理解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周圍的親友又該如何理解、陪伴病患?

目錄

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就像車子的煞車跟油門失靈

在說明自律神經失調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自律神經是什麼。

自律神經系統包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個部分,並掌管了全身的各個器官系統功能,無法依意識控制。張維仁醫師形容「自律神經是連結生理與心理的管道。」當人們的情緒、壓力或外部刺激出現變化或波動,自律神經就會隨著這些變化,自動調控生理反應來因應刺激。

或許你也聽過這樣的形容,感神經就像是人體的油門,幫助人們在處於危險、緊張、焦慮的狀態下,透過心跳及呼吸加快、腸胃蠕動變慢、體溫上升、血壓升高等反應,增加活動力以應付緊急的狀況。

副交感神經就像是人體的煞車,透過心跳降慢、呼吸平穩、腸胃蠕動變快、血壓下降,幫助身體平靜下來,做好休息及睡眠的準備。

自律神經失調就像體內油門煞車失靈

因此,功能良好的自律神經系統,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會平衡地作用,知覺環境變化適當調節身體的運作。用個比喻來形容自律神經失調,就像是車子的煞車失靈或是油門暴衝,導致在一般的狀況下,身體在不適當的時機,出現緊急時刻才有的反應,因而讓人感到各種不適。

自律神經怎麼運作
自律神經怎麼運作

自律神經失調是疾病嗎?精準來說是一類身心失衡的症候群

自律神經失調在現代人的身上很常見,但網路上不少資料說,自律神經失調不能算是一種病,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張維仁醫師提出一個簡單易懂的譬喻,當你咳嗽、流鼻水去一般診所看診,醫師說你感冒了,就像你心悸、頭暈查不出原因去看診,醫師說你自律神經失調一樣。自律神經失調就像感冒,並不是一個明確的診斷標準,但透過這個名詞,即便各項身體檢測都無法找出異常,民眾也更能接受身體就是出了一些狀況。

自律失調的可能症狀有很多,影響全身上下,大致上可以分為全身性症狀和局部性症狀

全身性症狀像是:

  • 失眠
  • 嗜睡
  • 疲倦
  • 多夢
  • 精神不濟
  • 食慾不佳
  • 全身無力

局部症狀則包含

  • 頭部:頭暈、頭痛、乾眼、耳鳴、口乾、喉嚨異物感
  • 四肢:麻痺、顫抖、肩頸痠痛
  • 胸部:心悸、胸悶、呼吸急促不順
  • 皮膚:乾燥
  • 消化系統:便祕、腸胃不適
  • 泌尿系統:頻尿、不易排尿
  • 生殖系統:生理期不順、性功能障礙
  • 總結來說,自律神經失調是各種身體症狀的集合,或者稱作一種全身性的症候群。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一覽表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一覽表

自律神經失調發生的原因?這是身體反應過度的警訊!

那身體無緣無故發生這些異常的原因是什麼?就如同前面所說的,自律神經是連結生理跟心理的管道,張維仁醫師進一步說明:「所以當身心不平衡時,就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

雖然自律神經失調表現出來的是一群身體症狀,不過別忘了,自律神經是隨著人們的情緒、壓力、外部刺激波動來變化。因此張維仁醫師提到,以身心科的觀點來說,當針對身體症狀進行檢查,都沒有發現異常時,我們就會進一步探討,是不是因為心理因素影響到自律神經平衡,導致這些身體症狀出現。

常見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包含環境、個人特質、生活習慣、心理疾病等以下因素。

  • 環境壓力大(經濟、人際、家庭等各種壓力源)
  • 容易緊張、焦慮、急躁的人格特質
  • 具有完美主義的傾向
  • 生活習慣不規律(熬夜、輪班、飲食不定時等)
  • 慢性疾病患者
  • 患心理疾病(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睡眠障礙、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

自律神經失調與心理疾病就像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因為上述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也都是造成心理疾病的風險因子。因此,當個人因為這些因素產生心理疾病時,自律神經失調就是疾病的其中一種症狀反應。而當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人們也會因為身體上的不適而增加壓力,進而造成心理疾病的程度加劇。

自律神經失調如同身、心一起感冒

張維仁醫師說明,如果把自律神經失調當作感冒就可以理解,感冒是因為病毒感染(焦慮)造成我們咳嗽、有痰(心悸、頭暈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的症狀,而病毒沒有被消滅,症狀就無法緩解,同時可能會再深入到肺部,形成肺炎(焦慮症)。

但這個路徑也有可能是反向的:一個人已經得了肺炎(焦慮症),所以出現咳嗽、濃痰(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如果不先處理這些症狀,人體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使得肺炎的感染更加劇。

感冒有機會治好,但不代表以後都不會再感冒。自律神經失調也是一樣,即便透過治療改善了症狀,當生活中出現較大的壓力時,症狀還是可能再次發生。但透過更適應的壓力因應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增加「心理免疫力」。

我有自律神經失調嗎?是不是找不出身體問題就怪它?

自律神經失調的終身盛行率大約落在3~4%左右,女性患者的比例約比男性患者多2倍。患者發病的年齡差異大,有些人在青少年到成年早期就會出現症狀,有些則會在50多歲後發生。

張維仁醫師也提到,年輕世代對於心理疾病的理解與接受度較高,後續經評估可能轉為接受焦慮症、憂鬱症、恐慌症或其他心理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但中老年患者對「心理出狀況」的概念可能較不能接受,因此在臨床上醫師也傾向使用自律神經失調的「生理概念」向患者說明,讓患者願意穩定回診獲得症狀改善。

自律神經失調有自我檢測嗎?這點安撫「不知道我怎麼了」的焦慮

「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害怕是不是嚴重的疾病沒有查出來」,是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或周圍親友常有的焦慮。但正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會以全身性的身體症狀反應,每個人的症狀都不相同,沒有穩定的表現。

張維仁醫師提到,可以留意如果有身體有不特定的症狀(可以參考前面段落的症狀表現),一下頭暈、心悸,一下淺眠、腸胃不適,但求診後醫師進行病理檢查卻都沒有問題,就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建議可以先安頓心情,進一步到身心科求診,讓醫師幫助你判別。

現在透過PinMed線上安排看診,幫助你找到附近適合的身心科醫師。

檢測像在醫院跑大地遊戲,如何確定是自律神經失調?為什麼這麼難檢測?

自律神經失調常被認為難以判斷,主因是當我們身體某個特定的地方不舒服,往往會直覺地求診對應的科別。心悸就看心臟科、腸胃不適就看腸胃科,但經過抽血、腸胃鏡、心電圖等檢測全餐吃到飽後,卻總是得到身體一切正常的結果。患者又常會因為過度焦慮,不信任單一醫師的判斷而重複找尋第二、第三意見,或是因為其他的症狀表現,而在不同科別間流轉,最後身體累、心更累。

張維仁醫師提到,如果患者經過各項檢驗一切正常,想要評估是否是自律神經的問題,在臨床上會安排心律變異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透過每次心跳的時間間隔變化(即是心律變異),評估自律神經是不是夠靈敏、夠有活力、夠平衡等各項功能指標。

檢測容易受環境影響 觀察要長期

不過張維仁醫師也提醒,心律變異分析跟血糖檢測的概念不太相同,沒有一個具體的臨界值判定是否異常。因為自律神經本來就容易受到環境或情境影響,施測的變異太大,不適合用單一次的檢測結果來下結論,而是應該以長期的變化來判斷自律神經的功能。

而心律變異分析目前並非是健保給付的項目,如果有意願自費進行檢測,單次的費用約落在600元到1,500元之間。

自律神經失調看哪科?家醫科先評估,身心科接力治療

為了避免患者在各科別間迷失方向,建議自己或親友有這種不特定的病症出現,可以先到家醫科讓醫師進行整體的評估,先完成基本的病理檢測,讓自己放心。

這如果判別出是自律神經的問題,則建議可以轉往身心科求診,讓醫師經過面談了解造成目前生活困擾的主因是什麼,並透過藥物、諮商等方式,幫助你找到調適的方法。

現在透過PinMed線上安排看診,幫助你找到附近適合的身心科醫師。

自律神經失調原因複雜,親友怎麼做幫助病友慢下來

最後,想再強調一次「自律神經是連接生理跟心理的管道」。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常感受到身心狀況的失控,且往往因為造成壓力的外在環境無法輕易改變,而長時間處於焦慮狀態。

然而,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不一定意識得到自己的心理狀況,反而是過度關注於自己的身體症狀上。

張維仁醫師提到,如果你是身邊的親友,建議可以從關心他們最近的情緒、生活狀況下手,而不要隨著他們對身體症狀的抱怨起舞。舉例來說,已經知道阿嬤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如果她跟你說,最近常心悸也睡不好,可以和她聊聊最近有沒有遇到什麼擔心或不開心的事,而不單單只是帶她進行各項身體檢查。

透過這個方式,讓親友感受到支持,也幫助他們了解到自己的心理與身體是連結在一起的,而這些讓人感到困擾的身體症狀,有機會透過各種身心科治療的方式獲得解決。

自律神經失調常見問題

Q1: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

自律神經失調,就像是車子的煞車失靈或是油門暴衝,導致在一般的狀況下,身體在不適當的時機,出現緊急時刻才有的反應,因而讓人感到各種不適。

 

Q2: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有哪些?

全身性症狀像是:

  • 失眠
  • 嗜睡
  • 疲倦
  • 暈眩
  • 多夢
  • 食慾不佳
  • 全身無力
  • 多汗、多尿

局部症狀則包含

  • 頭部:頭暈、頭痛、乾眼、耳鳴、口乾、喉嚨異物感
  • 四肢:麻痺、顫抖、肩頸痠痛
  • 胸部:心悸、胸悶、呼吸急促不順
  • 皮膚:乾燥
  • 消化系統:便祕、腸胃不適
  • 泌尿系統:頻尿、不易排尿
  • 生殖系統:生理期不順、性功能障礙

 

Q3: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

包含環境、個人特質、生活習慣、心理疾病等以下因素。

  • 環境壓力大(經濟、人際、家庭等各種壓力源)
  • 容易緊張、焦慮、急躁的人格特質
  • 具有完美主義的傾向
  • 生活習慣不規律(熬夜、輪班、飲食不定時等)
  • 慢性疾病患者
  • 患心理疾病(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睡眠障礙、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

 

Q4: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自我檢測?

自律神經失調會以全身性的身體症狀反應,每個人的症狀都不相同,也沒有穩定的表現。但可以留意如果有身體有不特定的症狀,但求診後醫師進行病理檢查卻都沒有問題,就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建議近一步求診,讓醫師幫助你判別。

 

Q5:自律神經失調怎麼檢測?

可以使用心律變異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透過每次心跳的時間間隔變化(即是心律變異),評估自律神經是不是夠靈敏、夠有活力、夠平衡等各項功能指標。

 

Q6:自律神經失調看哪科?

建議有不特定的病症出現,可以先到家醫科讓醫師進行整體的評估,先完成基本的病理檢測,若判別出是自律神經的問題,則建議可以轉往身心科求診,讓醫師經過面談了解造成目前生活困擾的主因是什麼,並透過藥物、諮商等方式,幫助你找到調適的方法。

自律神經失調就像是幽靈一般,常潛伏在高壓現代人的生活之中。了解自律神經失調是怎麼一回事,幫助你坦然面對這些身體症狀,勇於尋求專業協助來增加心理抵抗力!

—山豆

參考資料

[1] Benarroch E. E. (2021). “Dysautonomia”: a plea for precision. Clinical autonomic research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Clinical Autonomic Research Society, 31(1), 27–29. https://doi.org/10.1007/s10286-020-00749-3

[2] Siepmann, M., Weidner, K., Petrowski, K., & Siepmann, T. (2022).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 Measure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Possible Therapeutic Target in Dysautonomic Mental 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 47(4), 273–287. https://doi.org/10.1007/s10484-022-09572-0

[3] 三軍總醫院

覺得實用嗎?馬上透過以下方式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