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台灣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有慢性失眠的困擾,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睡眠障礙嗎?今天PinMed訪問到維品身心科診所身心科張維仁醫師一起來了解睡眠障礙的成因、如何自我檢測與改善!

目錄

為什麼會睡不好?看看你符不符合這10種原因!

會造成一個人睡不好的原因有很多,舉凡生活狀態、健康條件、睡眠環境改變,都可能造成一個人「突然的」睡不好。舉例來說:最近失業、家裡有新生兒要照顧、最近工作壓力比較大、鼻子過敏呼吸不順等等,各式原因都有可能。但張維仁醫師說明,上述的這些因素都是偶發性的、臨時性的變化,當原因修正後就會恢復。

然而,如果睡不好的原因持續,變成是一種長期的現象,則睡不好可能就會演變為失眠或睡眠障礙。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的資料,與失眠或睡眠障礙相關的因素包含:

  • 女性
  • 年齡為壯年至老年
  • 退休者或管理者
  • 睡眠環境不適合,如:太冷太熱、強光、噪音
  • 睡眠環境突然改變,如:出差、搬家、旅遊
  • 心理因素,如:焦慮、憂鬱
  • 睡眠習慣不良,如:睡前攝取咖啡因、喝太多水
  • 入睡條件消失,如:睡前習慣看電視、滑手機,突然沒有得看
  • 身體疾病,如:老人痴呆、高血壓、更年期綜合症等
  • 藥物使用,如:治療氣喘的藥物

睡眠障礙是什麼?睡不著、睡醒很累就是失眠嗎?

正如同前面說的,你可能會因為偶發性的因素而睡不好,但如果睡不好的原因持續,就可能演變成為睡眠障礙。張維仁醫師提到,要看有沒有「失眠」,就需要回歸到診斷定義來看。

睡眠障礙好多種,失眠的定義是什麼?

目前針對「失眠症」的診斷標準包含:

  1. 對於睡眠品質或總時間不滿意,且伴隨以下至少一個症狀。
  • 難以入睡
  • 維持睡眠困難,頻繁醒來或醒來後難再進入睡眠
  • 清晨很早醒來,無法再睡覺
  1. 睡眠障礙引起顯著困擾,或影響社交、職業、教育、學業、行為或其他重要功能。
  2. 每個星期至少有3個晚上難以睡眠
  3. 難以睡眠的情況至少發生3個月
  4. 儘管有足夠的機會睡眠,還是出現難以睡眠
  5. 失眠無法用其他的睡眠障礙症來解釋
  6. 失眠無法歸咎於濫用藥物等其他生理效應
  7. 其他的精神疾病或身體病況,沒有辦法適當解釋失眠

張維仁醫師也補充說明,臨床上常以在適合睡眠的環境下,超過30分鐘仍難以入睡,作為「難以入睡」的判斷。

睡眠障礙常見症狀

而失眠的患者,常會伴隨著以下幾種常見狀況:

  • 覺得睡眠不足
  • 晚上入睡困難
  • 半夜無故醒來(淺眠)
  • 提早無故醒來(早醒)
  • 就算睡了一整晚,也不覺得精神得恢復
  • 白天感到倦怠或想睡
  • 白天感到易怒

睡不好會怎樣?了解睡眠障礙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失眠在現代社會越來越普遍,有人可能會想:「不就是睡不好而已,這對生活影響真的很大嗎?」接下來,就帶大家來了解,睡眠障礙究竟會如何影響身心健康?

睡眠障礙盛行率:每十個人就有一個為失眠所苦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最近一次的調查資料,2019年固定日班工作的人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 10.7%,而輪班工作者的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甚至高達23.3%!也就是說全台至少有1/10人口受慢性失眠症所苦,你身邊的親戚朋友們,或許就是其中之一,理解失眠是怎麼一回事,有機會可以提醒他們獲得需要的協助。

長期睡眠不足比你想得還糟糕!求助專業不丟臉!

長期失眠導致睡眠不足,可能會造成

  • 免疫功能下降
  • 耳鳴
  • 貧血
  • 青光眼
  • 情緒認知相關問題: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失智、反應遲鈍
  • 心血管系統相關問題:高血壓、中風
  • 新陳代謝相關問題:糖尿病、肥胖、骨質疏鬆

 

除了上述這些,還有可能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可以說是影響人的整體身心健康。即時尋求專業的協助,才能避免更多身體疾病的產生,現在就透過PinMed線上安排看診

長輩睡不好心情憂鬱,身為家人要怎麼幫忙?

長輩是失眠的高風險族群,65歲以上的長者睡不好,除了心理因素外,更要留意身體疾病的可能。張維仁醫師就提到,在臨床上長者的失眠3/4跟身心狀況有關,而1/4跟內外科疾病有關,舉凡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都有可能是影響失眠的因素。如果長輩開始出現失眠問題,家人要當作是一個警訊,建議要從生理與心理的角度共同評估,確認有無潛在的身體健康狀況是現在沒有發現的,才能夠即時做疾病控制。

睡眠障礙如何判斷?一分鐘自我檢測了解你有沒有睡眠障礙!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知道自己或是身邊親友有沒有失眠問題,花一分鐘的時間,先利用下面的表格自我檢測!

怎麼樣算失眠?1分鐘幫你自我檢測,再尋求專業協助

根據馬偕紀念醫院的資料,請依照自己的狀況回答下列問題

如果在上述問題的答案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答案是「經常如此」或「總是如此」的話,建議進一步尋求身心科或家醫科醫師診斷,評估你的睡眠狀況。

睡眠障礙自我檢測表
睡眠障礙自我檢測表

特殊情況可至醫院睡眠中心預約睡眠障礙檢測

一般來說,失眠的問題多半可以靠醫師問診來確定,但張維仁醫師也提到,在睡眠障礙的病患當中,有些人是因為先天或後天的生理因素導致睡眠品質不好,例如像打鼾大聲、睡眠呼吸中止、猝睡症、異類睡眠症(夢遊、尿床、磨牙、癲癇)。通常是在神經內科、耳鼻喉科以及身心科看診後,醫師評估可能合併睡眠問題,因而轉介到睡眠中心進行檢測。

透過整夜睡眠多項生理功能檢查(包含:腦波、心電圖、血氧、眼動圖、肌肉張力、呼吸氣流大小、胸腹起伏、肢體活動、睡眠體位等各種數據指標),來判斷病患的實際睡眠狀況,以制定更量身打造的治療計畫。

整夜睡眠多項生理功能檢查的自費檢查費用約為$7,000~$10,000元左右,有相關困擾話可以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檢查。

每五人就有一個因為睡不好看醫師!睡眠障礙就醫祕技!

「睡不著有必要看醫師嗎?會不會太小題大作?」這或許是許多潛在失眠患者可能會出現的擔心。事實上,根據統計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曾經因為睡不好而就醫,所以如果你是因為上述的狀況而對就醫有些遲疑,不妨跨出那一步,尋求需要的專業協助!

睡眠障礙看哪科?身心科與家醫科都能解決!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因為睡眠障礙與生理及心理因素皆有相關,所以經過自我檢測,發現自己可能符合失眠的情況,可以首先尋求身心科與家醫科的協助。

身心科醫師會透過不同的面向評估,透過問診、觀察、衡鑑工具的使用,來為病患鑑別是否符合失眠的診斷,並確認是否因為其他身心疾病伴隨失眠,並以藥物與非藥物的治療來協助。

而家醫科醫師則可能更留意有什麼生理狀況,導致病患近期睡不好甚至失眠。常見像是年長者慢性疾病的問題,容易伴隨失眠的症狀,則家醫科醫師會從疾病控制的角度,幫助患者改善失眠的狀況。

怎麼找大家推薦的醫師治療睡眠障礙?找PinMed 沒煩惱!

當你要跨出這一步,正式尋求醫療協助時,可能會出現另一個煩惱,就是「怎麼找到適合我的醫師?」

現在透過PinMed,不只可以依照你的所在區域搜尋不同科別的醫師,還可以點進醫師專頁,了解專長甚至是案例見證。有睡眠障礙的問題,現在就透過PinMed線上安排看診

事前紀錄睡眠狀況 幫助醫生了解問題

在就醫看診之前,推薦大家可以先做一些準備,幫助醫師更好了解自己的狀況,包含:

  • 自述睡覺的情況,如:不易入睡、睡了容易醒、在凌晨清醒睡不回去、白天很累等
  • 目前的用藥情況,包含保健品、藥品等
  • 睡眠習慣,如:每天幾點睡、睡前半小時在做什麼、睡前進食情況等
  • 日常的運動習慣
  • 親友對於自己睡眠特徵的描述,如:是否打鼾、多夢、翻身、磨牙等

治療睡眠問題只能吃藥嗎?藥怎麼吃才不會變依賴?

「失眠醫師就開安眠藥,會不會越吃越成癮?」這個問題大家都很在意,因此先說結論:失眠不是只能吃藥,而要避免安眠藥的依賴性,配合醫囑用藥就是最重要的!

張維仁醫師提到,會因為失眠問題來看醫師,說明病患現在生活受到失眠影響的程度是大的,通常是屬於急性症狀期,因此治療重點就會先著重在尋找失眠原因、睡眠衛教、行為調整,有需要時可以考慮用藥。

臨床上常會開立的苯二氮平類藥物(BZDs)或Z類藥物(Z-drug)這類安眠鎮靜藥物,作為讓病患馬上能睡的輔助治療用途,並搭配患者失眠可能的真正成因進行治療,比如說焦慮或憂鬱的狀況,讓病患的狀況逐漸穩定。

然而,因為安眠鎮靜藥物的副作用,是會有依賴性風險,因此自行加重用藥,但源頭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因身體對藥物的耐受性,而增加依賴風險,變成惡性循環。然而,如果感覺好多了,就自行減藥或停藥,則有可能造成身體更大的不適反應,影響原先趨於穩定的狀態。

那除了吃藥之外,還有哪些常見的非藥物治療?

張維仁醫師提到,心理治療中常見的認知行為治療(CBTI,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insomnia),利用在改善失眠上,已被證實是有效的。透過全面了解病患的睡眠習慣,並藉由睡眠保健教育、認知及行為技巧,調整原先不利於睡眠的習慣,達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例如,解釋睡眠原理,建立睡眠健康衛教,幫助患者在認知上了解「睡覺是怎麼一回事」。另外透過建立有效的睡眠習慣,比如說沒有要睡的時間,不要一直躺在床上,避免行為被制約而睡不著。

 

延伸閱讀|安眠藥長期吃有後遺症?睡不好和一直吃藥哪個副作用更嚴重?

睡不著看醫生前,先用這3招嘗試自我改善睡眠品質

最後,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狀況確實還不需要看醫師,但又對睡不好的情形感到有些困擾,PinMed教你三個原則,幫助你可以改善自己的睡眠品質。

但如果做了不同的嘗試,還是睡不著或是睡不好,PinMed提醒你,還是要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與治療,才能避免生理或心理有其他的狀況而沒有即時發現喔!

原則一:累積足夠的睡眠債

根據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的資料,隨著我們清醒的時間越長,越會累積我們的睡眠壓力(Sleep Pressure),促使身體想睡的動機。因此,在白天的時候,應該盡可能累積睡眠壓力,有機會換得晚上好眠。

  1. 保持運動習慣,每次至少半小時、每週至少三次。
  2. 中午午睡不超過半小時,且下午3點過後避免小睡,以免影響晚上睡眠。
  3. 白天避免過多休息或躺在床上。

原則二:穩定的生理時鐘

穩定的生理時鐘,有助於身體依照規律時間運作,避免該睡的時間,身體還沒有睡覺的感覺。

  1. 規律的睡醒時間,避免想睡就睡或過度賴床。
  2. 假日避免過度補眠,晚起最好不要超過平常時間的1.5小時。
  3. 起床後接受光照30分鐘,可以讓生理時鐘更穩定。

原則三:放鬆的清醒系統

睡前的清醒時間就應該開始練習放鬆,為入睡做準備。

  1. 睡前半小時到一小時,開始做睡眠的預備。
  2. 睡前4小時不做激烈運動,避免過度亢奮。
  3. 下午避免喝咖啡或茶類。
  4. 不以酒精助眠,否則即使入眠也會淺眠。
  5. 無法入睡或半夜醒來不看時間,避免造成焦慮或沮喪而更難入睡。
如何改善睡眠品質?
如何改善睡眠品質?

睡眠障礙常見問題

Q1:與睡眠障礙有關的因素有哪些?

  • 女性
  • 壯年至老年人
  • 退休者
  • 管理者
  • 睡眠環境不適合
  • 睡眠環境突然改變
  • 心理因素
  • 睡眠習慣不良
  • 入睡條件消失
  • 身體疾病
  • 藥物使用

Q2:睡眠障礙常見症狀有哪些?

  • 覺得睡眠不足
  • 晚上入睡困難
  • 半夜無故醒來(淺眠)
  • 夜晚
  • 太早無故醒來
  • 就算睡了一整晚,也不覺得精神得恢復
  • 白天感到倦怠或想睡
  • 白天感到易怒

Q3:長期失眠會怎麼樣

  • 免疫功能下降
  • 耳鳴
  • 貧血
  • 青光眼
  • 情緒認知相關問題: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失智、反應遲鈍
  • 心血管系統相關問題:高血壓、中風
  • 新陳代謝相關問題:糖尿病、肥胖、骨質疏鬆

Q4:睡眠障礙看哪科?

因為睡眠障礙與生理及心理因素皆有相關,所以經過自我檢測,發現自己可能符合失眠的情況,可以首先尋求身心科與家醫科的協助。

 

Q5:睡眠問題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常開立苯二氮平類(BZDs)或Z類藥物(Z-drug)。

心理治療則常使用認知行為治療(CBTI)。透過全面了解病患的睡眠習慣,並藉由睡眠保健教育、認知及行為技巧,調整原先不利於睡眠的習慣,達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失眠、睡眠障礙、睡不好、睡不著,這些情況很常發生在自己或身邊親友的身上。今天透過張維仁醫師的解說,相信你更了解失眠是怎麼一回事了!如果有類似的狀況,建議大家還是要盡早就醫,才能比較好掌握自己的身體,獲得必要的治療喔!

—山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