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新事情,或是每天想到還有沒完成的工作,常常感覺心跳好快,腦袋一直轉,卻無法好好思考,不知道自己究竟怎麼了。讓我們先透過焦慮症自我檢測,了解你目前的焦慮指數吧!

目錄

焦慮症發作的症狀 依照焦慮原因分成7種類型

當我們感到「焦慮」,會覺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處於警覺中。這是人都會產生的正常情緒,背後的心理機制,是幫助我們面對緊急狀態時,能更快速反應,並激發出超越平常的能力。

 

什麼是焦慮症?發作時會有哪些症狀?

「焦慮症」則是對於特定或廣泛事物都過分擔心的狀態,常常處在高度緊張的情緒當中,即使面對大多數人覺得平常的情境,仍然會感覺到很大的壓力。根據羅東聖母醫院的資料,焦慮症可能引發的身心症狀包括:

  • 生理層面:心跳快、發抖、肌肉緊繃、呼吸急促/困難、冒汗、腸胃不適。
  • 情緒層面:不安、恐懼、緊張、擔心、煩躁、易怒。
  • 認知層面:對事情過度擔心、害怕失去控制、無法思考或專心、沒有現實感。
  • 行為反應:坐立難安、想要逃離壓力情境、表現急躁/激動。
  • 社會功能:影響人際交流、工作表現。

 

焦慮症的分類

焦慮症雖然有相似的症狀反應,又根據引發焦慮的原因不同,分為7種特定的焦慮症:

  1. 特定畏懼症:對特定事物害怕的程度,和事物實際危險程度不成正比。例如:懼高。
  2. 社交焦慮症:害怕人際情境,對「被人檢視」或「不熟悉的人際交流」感到害怕。
  3. 恐慌症:無預期的恐慌發作,且感受強烈,在短時間內恐懼會達到高峰。
  4. 特定場所畏懼症:對特定場所感到畏懼,例如:人多的地方。
  5. 廣泛性焦慮症:對生活中的眾多事物都過度擔憂。
  6. 分離焦慮症:與主要依附對象(如:父母、伴侶)分離,會感到過度的擔心和害怕。
  7. 選擇性不語症:在特定的社交場所無法說話,但在其他場合可以。
焦慮症自我檢測_症狀

造成焦慮症的原因有哪些?

身心上的疾病及症狀,常難以特定因素來診斷,焦慮症也相同。一般來說,焦慮症可能是多重原因相伴而成的,其中包含:

  • 遺傳: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中,有人患有焦慮症,個人患有焦慮症的機率會較高。
  • 神經質傾向:神經質是人格心理學中的分類項目,用以區分個人特質是敏感或彈性。當個人特質偏向敏感、緊張,較容易罹患焦慮症。
  • 生理功能:焦慮症患者更容易出現交感神經過度活化,或副交感神經活性弱等自律神經失調的傾向。
  • 經歷創傷:曾經經歷或目睹重大創傷或壓力事件,更容易在人生某階段罹患焦慮症。
  • 認知偏誤:對於引起焦慮事物的認知,具有非理性的信念。
  • 壓力:家庭、人際、工作上累積眾多壓力,或經歷重大壓力事件,都可能在某個時間點導致焦慮症。

並非具有上述的經驗或特質,就一定會患有焦慮症。如果常常感覺到緊張、不安,但不確定自己發生什麼事,建議諮詢專業身心科醫師、心理師,了解自己的身心症狀!

焦慮症的自我檢測

根據衛福部心口司引用美國杜克大學的資料,可利用以下的焦慮症症狀測試,檢視自己的焦慮指數。每個問題根據自己的情況,回答1~4最符合的程度,並分題記錄。

  • 1代表,沒有或很少時間
  • 2代表,少部分時間
  • 3代表,許多時間
  • 4代表,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準備好了嗎?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1. 我覺得比平常緊張或焦慮
  2. 我無緣無故地感到害怕
  3. 我容易煩亂或覺得恐慌
  4. 我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
  5. 我覺得一切都很好,沒有壞事會發生
  6. 我的手或腳發抖或打顫
  7. 我受頭痛、頸痛或背痛所苦
  8. 我覺得虛弱而且容易累
  9. 我覺得心情平靜,而且能容易維持坐姿
  10. 我感到心跳急促(心悸)
  11. 我受一陣陣的頭暈發作所苦
  12. 我曾經昏倒,或覺得快要昏過去了
  13. 我可以平順的呼氣和吸氣
  14. 我覺得手指或腳趾麻木和刺痛
  15. 我受胃痛和消化不良所苦
  16. 我常常需要去小便
  17. 我的手常常是乾燥又溫暖的
  18. 我的臉會發燙發紅
  19. 我容易入睡,而且整晚睡得很好
  20. 我會做惡夢

除了第5、9、13、17、19是反向題,計分方式相反(原選項跟實際分數的關係為:1=4分、2=3分、3=2分、4=1分)。其他題目所選的選項,即代表該題的分數。

將上述各題分數加總後,再乘以1.25,即為你的焦慮指數。

  • 總分小於50分,屬於正常狀態。
  • 總分落在50~59分,屬於輕度焦慮。
  • 總分落在60~69分,屬於中度焦慮。
  • 總分落在70分以上,屬於重度焦慮。

這個量表僅供大家對於焦慮程度的自我評估,不能取代實際診斷,如果有身心上的症狀,應該諮詢專業身心科醫師及心理師,進行詳細的心理衡鑑。

焦慮症自我檢測_量表

焦慮症發作怎麼辦?4種治療方式

面對所有身心症狀都相同,除了從生理層面去理解身心問題,也需要好好思索,這些症狀是心理在告訴我們什麼訊息?

解決焦慮症最直覺的方式就是「放輕鬆」,然而,這就像叫感冒的人不要咳嗽一樣。想要走出焦慮症,需要結合生理與心理的治療,像是:

  • 藥物治療:使用抗焦慮劑與抗憂鬱劑,可以舒緩短時間內的焦慮狀態,但可能會出現副作用,且藥物治療主要是治標不治本。
  • 心理諮商:透過心理治療的方式,試著覺察焦慮背後的意義,找出恐懼的真正原因,疏通過去的情緒與經驗。
  • 團體治療:參與團體,在其中與有相似經驗的人建立連結,獲得支持與建議。
  • 行為治療:透過自助的行為技巧,在焦慮發作時,改善症狀帶來的不適。例如:肌肉放鬆訓練。

焦慮來襲無法控制時,山豆教你一個小訣竅:試著吸進一大口空氣,再慢慢的吐出,把焦點放在身體的感覺上,等待情緒漸漸地緩和下來。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