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精會神坐在辦公桌前,突然左耳出現尖銳的電波聲,馬上打斷你的思緒。耳鳴常讓人不堪其擾,音頻越高越讓人無法忍受。想要改善卻找不出原因?你可以先區分這幾種耳鳴的類型。

目錄

耳鳴是什麼?可以分成哪些種類?

耳鳴,指的就是耳朵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下,仍然感覺到聲響的現象。這樣的聲響多半是惱人的噪音,包含隆隆聲、尖銳的金屬聲、類似風吹、蟬叫的聲音等。

根據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的資料,根據耳鳴本身的特質,可以區分成:

  • 單側性或雙側性:只有單耳有聽到,還是雙耳。
  • 自覺性或他覺性:患者本身才能聽到,或是他人可以利用儀器或耳朵也聽到。
  • 搏動性與非搏動性:耳鳴的韻律是不是跟心跳同步。
  • 高音或低音:金屬高頻聲,或隆隆低頻聲。
  • 漸進性或突發性:隨著時間持續發生,或突然暴露在特定環境。
  • 長時間或短時間的耳鳴:耳鳴困擾超過三個月,或小於三個月內發生。

詳細了解個人耳鳴的感覺差異,將有助於醫師了解耳鳴產生的原因,找到根本的病因。另外,除了上述特質區分,耳鳴的聲音是不是會有變化、會不會忽大忽小、與生活作息或噪音有沒有關係,也可以作為醫師判斷的依據。

耳鳴怎麼辦-耳鳴種類

哪些原因可能造成耳鳴?單側、雙側有不同!

耳鳴的原因,有可能來自外耳、中耳、內耳等聽覺系統的不同部位,先前有介紹過耳鳴可能是失智前兆,也有可能不是由聽覺系統所引起的。根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的資料,從耳鳴是自覺性或他覺性來區分,可能造成耳鳴的原因有以下這幾類:

 

自覺性耳鳴

如果是只有自己聽得到的耳鳴,跟本身的聽力障礙比較相關,這時耳鳴很常是聽力喪失的徵兆

  • 耳部疾病:中耳積水、中耳炎、聽神經瘤、梅尼爾氏症、老年性失聰、耳垢阻塞等。
  • 神經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偏頭痛、癲癇、壓力。
  • 外傷:頭頸部的外傷、聽小骨分離、鼓膜穿孔。
  • 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阿斯匹靈。
  • 其他原因:顳顎關節疾病、營養缺乏、高血脂、飲食、身心疾病。

 

他覺性耳鳴

他覺性耳鳴比較少見,常是血管、肌肉、耳咽管的問題,耳鳴的原因來自身體的收縮、搏動。

  • 血管性疾病:動脈、靜脈、血液方面的相關疾病。
  • 肌肉性疾病:中耳肌肉陣攣。
  • 耳咽管開放症

 

單側耳鳴 vs. 雙側耳鳴

另外有一項屬性也常拿來判斷耳鳴原因,就是分辨單側耳鳴或雙側耳鳴。單側耳鳴,常會判斷是因為局部的原因造成,例如像是聽神經瘤的壓迫,通常只會造成單側耳鳴。而雙側耳鳴,則可能是全身性的問題所導致,像是藥物作用。

哪些族群容易耳鳴?

就像前段說的,耳鳴的原因可能與聽力障礙相關,也可能是血管、肌肉的收縮異常導致。因此容易耳鳴的族群,包含以下幾類:

  • 老化
  • 長時間暴露在高分貝環境
  • 中耳炎患者
  • 腦部腫瘤患者
  • 心血管疾病患者
  • 甲狀腺異常患者
  • 賀爾蒙變化
  • 耳朵構造異常
  • 身心疾病

耳鳴需要對症下藥,找不到原因怎麼治療?

耳鳴不是一種「疾病」,反倒應該稱作「症狀」,有許多身體的疾病、異常都可能造成耳鳴,因此耳鳴的成因非常複雜。需要找到真正造成耳鳴的源頭,才有機會得到根治。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的資料,一般來說如果無法查出耳鳴的真正原因,會採取幾種治療方法:

  1. 加強心理建設與諮詢:消除耳鳴產生的過度壓力。
  2. 避免過度刺激:例如,刺激性的食物、長期暴露吵雜環境、過度勞累、使用耳機。
  3. 內科藥物治療:以輕度鎮靜劑為主,緩解耳鳴造成的焦慮。
  4. 生物回饋法:利用生物儀器讓患者更能掌握身體的反應,藉此放鬆肌肉、釋放壓力。
  5. 耳鳴再訓練法:長時間配戴在耳內產生聲音的助聽器,讓病患適應耳鳴的聲音。
  6. 耳鳴遮蔽器:利用助聽器傳送跟耳鳴頻率相近的聲音,藉此遮蔽耳鳴。

建議親自向醫師諮詢,根據你的耳鳴狀況找出真正的病因,才能有效解決耳鳴困擾。

耳鳴怎麼辦-不明原因的耳鳴怎麼治療

其實耳鳴在耳鼻喉科門診當中,是病患求診相當常見的症狀,多半擔心會不會失去聽力。然而,現代人壓力大,耳鳴的狀況更普遍,找不到耳鳴的真正原因,常讓人更感到壓力。如果經過醫師診斷,沒有失去聽力,或是其他身體疾病的疑慮,山豆建議大家不妨放輕鬆,耳鳴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最近太辛苦了!改善生活壓力的環境,耳鳴有機會改善許多唷~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