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天氣變得乾燥、寒冷,很多人腳後跟會開始龜裂,不只死皮不美觀,還可能勾破絲襪,讓人頭痛不已。為什麼腳後跟會龜裂?又該如何保養與預防?
目錄
為什麼腳後跟會龜裂?兩大原因你屬於哪種
腳後跟龜裂主要可以分成生理性與病理性兩大類型:
生理性腳後跟龜裂
生理性腳後跟龜裂又可細分為3種成因:
- 天氣寒冷、乾燥:此種龜裂是腳底缺乏分泌油脂的「皮脂腺」,本來保水能力就較其他部位差,當天氣寒冷、乾燥時,特別是冬天,更會讓腳底缺水,皮膚角質層過度增厚、失去彈性,無法應付足部活動的拉扯力,久而久之就會產生龜裂問題。
- 腳跟負擔過大:雙腳扮演支撐全身力量的角色,尚可應付一般日常活動,不過若是體重過重、站立過久、長期過度使力、穿著尺寸不合的鞋子,容易讓腳跟承受過度拉力,造成龜裂。
- 皮膚不當摩擦與暴露:腳後跟不斷摩擦也會導致龜裂,例如常常赤腳下田的農夫、喜歡戶外運動者常光腳走在海灘地上,或是穿著高跟鞋等容易摩擦腳後跟的鞋子,都是危險因子。
病理性腳後跟龜裂
部分足部皮膚疾病也會導致腳後跟龜裂,常見3種疾病如下:
- 厚皮型足癬(香港腳):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說明,足癬是一種黴菌感染的足部皮膚疾病,患者的角質會不斷增生與脫皮,導致腳後跟龜裂。通常患者不會覺得癢,因而容易忽略。
- 魚鱗癬:是一種遺傳性皮膚疾病,患者有先天性角質化不良的問題,使皮膚乾燥,呈現六角形的紋路,看起來就像魚鱗一樣,因而得名。
- 汗皰疹:是一種濕疹類的皮膚疾病,常發生於手、腳,患者皮膚會長出小水泡,容易反覆發作,且發作時奇癢無比,水泡消退後皮膚則易乾燥龜裂。
腳後跟龜裂怎麼辦、要擦什麼?依據成因對症下藥
想改善腳後跟龜裂,必須先分辨成因為何,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生理性腳後跟龜裂改善方法
生理性腳後跟龜裂可以透過7個日常保養步驟改善:
- 雙腳浸泡溫水20至30分鐘:可以有效軟化角質,讓後續去除厚皮更容易。
- 輕輕去角質:可使用去角質霜或足底磨腳棒,輕輕磨去多餘厚皮。必須特別注意勿過度用力,以免磨光腳皮,讓腳皮失去保護作用。
- 擦乳液:可以讓維持角質層的滋潤。
- 敷上凡士林:可以達成鎖水效果。
- 套上保鮮膜或塑膠套,再套上襪子,停留6至8小時:類似敷足膜的概念,讓雙腳保濕效果更完整。
- 清洗雙腳再塗上凡士林:等待6至8小時後,將保鮮膜或塑膠套、襪子都脫掉,清洗雙腳,最後再塗上凡士林鎖水。
- 持之以恆保養:完成上述步驟後,每天也要記得塗抹保養品,避免腳後跟龜裂。
病理性腳後跟龜裂改善方法
若是疾病引起的腳後跟龜裂,須針對疾病進行治療,例如如果是香港腳,就該搭配香港腳的療程與藥膏。惟須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 如果疾病已經治療完成,腳後跟龜裂卻未獲改善,很可能是因生理性混合病理性,須同時針對生理性因素來治療。
- 如果腳後跟龜裂情形嚴重至出血,應馬上就醫,避免傷口感染甚至是蜂窩性組織炎。
不想腳後跟龜裂?3大禁忌別再做
腳後跟龜裂禁忌1:穿著不適合的鞋子
腳後跟龜裂的危險因子之一就是過度摩擦,因此挑選一雙適合的鞋子、不讓腳後跟過度摩擦便非常重要。在挑選鞋子時,可以遵循以下4個原則:
- 鞋子楦頭不能太窄,避免擠壓到腳趾。
- 鞋底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可優先挑選有緩衝設計的鞋底。
- 用力按壓鞋底內襯,挑選鞋底內襯不會輕易下陷的鞋款。
- 鞋子不是越軟越好,太軟的鞋子無法提供保護與支撐作用。
腳後跟龜裂禁忌2:過度去角質
很多人誤以為腳皮每天都要去角質,其實過度去角質並不好,因為身體有防衛機制,當腳皮被過度去除,足部反而會生成更多的角質來保護皮膚,趙昭明皮膚科診所建議,約每3週至1個月進行一次去角質即可,且過程中須注意避免讓皮膚泛紅、疼痛。
腳後跟龜裂禁忌3:任意撕去龜裂的腳皮
很多人因為不滿看到龜裂的腳皮,便會自己修剪、撕掉,不過這麼做很容易產生傷口、流血,導致感染,甚至是蜂窩性組織炎,最好還是塗抹保濕乳液,讓腳皮自然恢復。
該怎麼挑乳液?腳後跟龜裂常見QA
Q:腳後跟龜裂該如何挑選乳液?
A:可以遵循以下3個原則挑選乳液:
- 挑選無添加香料、無添加酒精,避免過度刺激皮膚。
- 挑選油脂含量較高的乳液。
- 如果龜裂情形嚴重,可以諮詢醫師是否要挑選含有果酸、水楊酸等幫助角質軟化的乳液。
腳後跟龜裂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因此平常就要做好保養,讓腳後跟維持保濕彈潤,不讓死皮找上門!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