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2-12-19
吃完一頓海鮮大餐後,皮膚突然出現成片的紅腫疙瘩,奇癢無比,怎麼抓都止不了癢——這可能是蕁麻疹作怪!食物、藥物、免疫系統、天氣都有可能造成蕁麻疹,急性與慢性蕁麻疹的原因也有不同,想知道怎樣治療和處理,不要錯過今天的文章啦!
蕁麻疹是什麼?
蕁麻疹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皮膚性過敏疾病。根據統計,多達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生一次蕁麻疹。
蕁麻疹常見表現:
風疹:
身上出現紅色和蒼白色的塊狀隆起,並伴隨劇烈搔癢或灼熱感的疹子,稱為「風疹」或「膨疹」 ( wheal ) 。
- 外觀:紅色、蒼白色、大小不一的塊狀隆起。可以互相融合、擴大,從2mm到30cm都有可能。
- 位置:風疹可以發生在全身任何位置,但在衣服壓迫處 ( 如繫皮帶處 ) 或者皮膚摩擦處 ( 如腋窩 ) 可能比較嚴重。
- 時間:一塊風疹通常會在24小時內消失,但可能會陸續在不同部位冒出新的風疹,「來去如風」,故而得名。
- 原因:那為什麼會產生這些隆起的疹子呢?我們的皮膚裡有一種細胞叫「肥大細胞」,當肥大細胞受到刺激時,會釋放「組胺」和一些導致血管擴張的物質。「組胺」會導致皮膚搔癢,而「擴血管物質」會導致皮膚水腫,所以就會在皮膚產生搔癢和水腫隆起了!
需要注意的是,「風疹」這個詞除了表示蕁麻疹的疹子型態,也用於稱呼德國麻疹 ( German measles ) 這種疾病,和導致德國麻疹的風疹病毒 ( Rubella virus )。蕁麻疹並不是由風疹病毒造成的。這篇文章的「風疹」指的是蕁麻疹的疹子,大家不要搞錯了喔!
血管性水腫:
前面提到「風疹」是淺層皮膚的水腫,而「血管性水腫」,就是是深層皮膚和黏膜的水腫。血管性水腫可伴隨風疹出現,也可能單獨發生。容易出現在面部、嘴唇、生殖器等處。常聽到的「金魚眼」、「香腸嘴」就是血管性水腫的表現。
嚴重的蕁麻疹可能伴隨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甚至休克,這時要趕緊前往急診進行緊急治療。
蕁麻疹的分類
按照蕁麻疹的持續時間和誘因,可將蕁麻疹分為以下三類:
- 急性蕁麻疹:出現風疹疹或血管性水腫≤6週
- 慢性蕁麻疹:出現風疹或血管性水腫>6週
-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 誘發性蕁麻疹:接觸一些誘發因素而產生的蕁麻疹。例如低溫 接觸冷風、冷水)高溫(接觸熱水)、陽光、壓力(穿著緊身衣物)、搔抓、震動等等。
蕁麻疹原因有哪些?飲食、感染、溫差都是元兇!
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的原因不同,所以若想要得到合適的治療,就要搞清楚當中的元兇。
急性蕁麻疹原因:
感染 |
|
食物 |
|
藥物 |
|
昆蟲叮咬 |
|
吸入性過敏原 |
|
疾病 |
|
其他 |
|
慢性蕁麻疹原因:
根據台大醫院的資訊,慢性蕁麻疹的成因通常與食物過敏無關,常見原因有自體免疫反應、機械性刺激、物理性原因、自體免疫疾病、心理壓力等,而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亦補充,慢性蕁麻疹與肝臟問題有關。
自體免疫 | 人體產生自體免疫抗體,和肥大細胞的E型免疫球蛋白(IgE)受體結合並活化,釋放組織胺。 |
物理原因 | 冷、熱、壓迫皮膚、摩擦、震動、陽光、機械刺激(如用手或鈍器划過皮膚) |
其他自體免疫疾病 | 甲狀腺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
心理壓力 | 高達七成以上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長期處在心理壓力大的生活情況下,其中失眠佔比最高 |
肝臟問題 | 膽結石、肝硬化、肝癌等造成膽道阻塞的患者可能會有慢性蕁麻疹 |
以上5種原因通常難以避免,所以造成的病程相對也較長。例如,水可吃了芒果會產生蕁麻疹,那他只要不吃芒果,蕁麻疹就會緩解。但如果水可是照了陽光會產生蕁麻疹,那麼在大太陽的夏天,水可隨時都可能會發病。
蕁麻疹怎樣治療和緊急止癢?日常皮膚照護很重要
蕁麻疹治療與止癢方法:
根據新北市藥師公會的資訊,治療蕁麻疹的物一線藥物主要為抗組織胺,視情況需輔以類固醇。當蕁麻疹發作時,第一時間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止癢」,想知道3種蕁麻疹止癢撇步,以及了解更多蕁麻疹治療方法,可以查看以下文章。
(推薦閱讀:蕁麻疹怎麼止癢?教你3招順利止癢!)
皮膚照護10大日常注意:
除了藥物治療外,日常的皮膚照護更為重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給出了一些日常建議,可讓皮膚有更好的照護。
- 避免搔抓皮膚,以防造成感染,發作時可冰敷、輕拍的方式降低癢感
- 皮膚不要過度清潔,可選無防腐劑及香味的皮膚保濕劑作肌膚保濕
- 洗澡溫度不宜過高,用人體體溫上下的溫水較為恰當
- 盡量避免陽光曝曬,流汗後也應清潔肌膚上的汗水
- 減少局部皮膚的刺激,可穿棉質透氣衣物
- 定期打掃家居以減少灰塵,避免環境過敏原
- 少吃重口味、罐頭醃漬等久放食物、富含人工色素或香精的加工食品
- 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並保持身心放鬆
- 均衡飲食
- 將會引起過敏之食物、壓力、睡眠、接觸物作紀錄,以找出潛在的誘發因子
蕁麻疹成因繁多,若想要痊癒必先要搞清原因,並了解自己是急性還是慢性蕁麻疹,做好日常皮膚照護,情況就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