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作息不佳、長期壓力大又亂吃的話,很容易讓免疫力低下或失調,容易出現腸胃不適、疲勞、皮膚炎、紅疹癢、喉嚨痛等症狀,讓感冒、流感或是新冠病毒有機可乘,因此免疫系統就像我們是我們體內軍隊,該透過哪些方法或食物提高免疫力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目錄

免疫力是什麼?一套體內的複雜防禦機制

為什麼我們常聽到「免疫力不好容易生病」?其實免疫力是靠著複雜的免疫系統去維持,其中的組成由大到小有以下:

  • 免疫器官:脾臟、骨髓、胸腺、淋巴結、扁桃體等
  • 免疫細胞:淋巴細胞等
  • 免疫分子:淋巴因子、免疫球蛋白

當細菌、病毒、寄生蟲透過皮膚、黏液等表面屏障後,就需要免疫系統發揮作用,將入侵體內的有害份子消滅。

因此,可以想像免疫系統就像每個人身體內的「軍隊」,保護我們的健康,但免疫力低下時,軍隊的人數或素質降低,就會讓病菌入侵,使我們感冒等。

 

注意!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 太強也會有疾病

但是免疫力也不是「越猛越好」,太多反而會讓免疫力失調,根據奇美醫院表示,這類病人的免疫系統無法分辨自體跟外來細胞,錯把體內的細胞當有害物進行攻擊,讓我們的組織受到傷害,造成「自體免疫疾病」像是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如果是單一種免疫系統功能太強,就容易對無害的外來物高度敏感,引發過敏、氣喘、蕁麻疹等。

如何知道自己免疫力正常?快看自己有無七大症狀!

你自己免疫力是否正常?7大常見症狀趕快看!

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容易產生體內發炎反應,失調時也會有過敏、頭痛等反應,常見的症狀有以下:

  1. 腸胃不適:腹瀉拉肚子、胃脹氣、便秘
  2. 體內發熱:身體很燥熱,但沒有發燒
  3. 傷口難好:反覆感染讓傷口難以癒合
  4. 慢性疲勞:常常覺得睏又累
  5. 季節性不適:變天時體內平衡機制失調,如風濕關節炎等
  6. 皮膚紅癢、長疹:如汗皰疹、尋麻疹、皮蛇、口角炎等
  7. 感冒徵兆:反覆出現喉嚨痛、頭痛

免疫力低下要補充什麼提升?食物營養與生活習慣併行

想要讓免疫力提升,或是維持在正常的範圍內,除了靠飲食調節,還得配合良好的生活作息,比如放鬆精神壓力、保持充足睡眠,這些都對維持免疫力有重要的功用。

 

生活作息篇:舒壓很重要 睡眠要顧好

 

  1. 不熬夜、充足睡眠:長庚醫院表示每個人所需睡眠時間不同,讓自己睡醒神清氣氣爽,有深層的睡眠品質
  2. 釋放精神壓力:高度緊張與焦慮,會減低免疫系統的生成,可以嘗試放鬆活動,如:曬太陽、泡澡、閱讀等,找到一種讓自己快樂放鬆的活動
  3. 適度運動:除了靜態活動,每週至少運動三天,每次三十分鐘也對免疫力有幫助

 

食物營養篇:攝取蛋白質、維生素 腸道要平衡

 

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提醒,每天攝取5種顏色的蔬果,每餐水果1拳頭,並補充優格等益生菌、糙米膳食纖維,保持腸道健康有助免疫力。

 

  • 優質蛋白質:煮熟的豆類及海鮮,每餐攝取豆魚蛋肉類至少一掌心
  • 維生素A:豬肝、奶類、胡蘿蔔、南瓜
  • 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木瓜、番茄、柑橘
  • 維生素D:鮭魚、鮪魚、雞蛋、蘑菇
  • 維生素E:植物油、堅果、青花菜、菠菜、油菜等深綠蔬菜
  • 鋅:甲殼類海鮮、動物內臟
  • omega-3脂肪酸:鯖魚、秋刀魚、鮭魚、核桃
  • β-胡蘿蔔素:紅薯、胡蘿蔔
  • 番茄紅素:番茄、西瓜、葡萄柚

 

大家在吃飯時,可以多選擇以下食材,此外也要避免高油、高糖等飲食,也不要吸菸、酒精及依賴咖啡因飲料,讓前面的努力又功虧一簣囉!

提升免疫力你要這樣吃

症狀一直沒好⋯免疫系統失調看哪科?

如果按照上述方式,本身的症狀一直沒有改善,也影響到生活,卻遲遲找不出病因,有類似過敏、蕁麻疹、氣喘、紅斑性狼瘡、風濕症、關節炎等,可以求助於「風濕免疫科」近一步檢查,及早治療。

檢查的方法有抽血檢驗,皮膚測試、超音波檢查,雖然自體免疫疾病無法根治,但經由醫師判斷並治療,方法包括使用抗發炎、止痛與免疫抑制的藥物,搭配醫師指示調整生活型態,治療過程保持耐心,相信能讓生活品質一步步提升。

免疫力對健康很重要,卻常被我們忽略,讓疾病不斷發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有所改善!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