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辛苦懷胎,都希望寶寶可以在肚子裡住好住滿,乖乖待到足月再退房。但每11個寶寶裡,大約有1個早產兒寶寶迫不急待要出來世界看看。想了解早產兒可能有的後遺症,以及照顧早產兒應該做哪些準備,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目錄

寶寶想提早報到了嗎?早產兒徵兆

從這些跡象跟徵兆,可以判斷是否即將早產:

  • 出現規律宮縮,每小時子宮收縮大於6次,且躺床休息30分鐘仍沒有改善。
  • 下腹部疼痛、持續性腰痠或下背痛。
  • 陰道分泌物血量增加,或顏色轉為紅色。
  • 透明狀的水樣分泌物持續流出(破水)。
  • 若原本已破水,羊水流出的顏色、數量味道有異常。
  • 胎動停止或減少,一天胎動少於4次,或12小時內無胎動。
早產兒_徵兆

怎樣算早產兒?未滿37週出生 發育要看矯正年齡

一般來說,懷孕週期為40週,只要滿37週生產就算足月,而懷孕未滿37週以前出生的寶寶,就算是早產兒

早產兒因為沒有在媽媽的肚子裡待得夠久,出生時常會有體重過輕的問題,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資料,依據體重可以將早產兒再分成三種:

  • 低體重早產寶寶:出生體重 <2,500公克。
  • 極低體重早產寶寶:出生體重<1,500公克。
  • 超低體重早產寶寶:出生體重<1,000公克。

體重小於1,500公克的極低體重和超低體重早產寶寶,出生後會較需要仰賴輔助儀器,像是生命徵象監視器、呼吸輔助器、維持體溫設備等,並且定期追蹤治療來維持寶寶的生命與健康。

 

早產兒的矯正年齡怎麼算?

另外,早產兒因為沒有足月出生,在評估寶寶的生長發育、 動作行為發展和添加副食品的時間點上,需要以矯正年齡來計算,才能較正確評估寶寶的狀況,建議3歲之前,都須以矯正年齡來衡量

  • 實際年齡:實際出生日期至今的年齡。
  • 矯正年齡:預產期至今的年齡。

舉例來說:

寶寶出生日期為5月1日,預產期是7月1日。8月1日時,寶寶的實際年齡為3個月,矯正年齡1個月。

早產兒_基本知識

早產兒常見併發症及後遺症

早產兒因為出生時身體功能還沒有發展完全,容易出現併發症,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資料,常見包含以下幾種:

  • 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還沒有發育成熟出現的血管病變。
  • 呼吸窘迫症候群:肺臟還未成熟,肺泡不能進行氣體交換,需要以呼吸器輔助。
  • 開放性動脈導管:動脈導管未能關閉,造成心臟衰竭及肺功能出狀況。
  • 腦室內出血:早產兒出生時血管脆弱,出現腦室血管破裂。
  • 周腦室白質軟化症:因為缺氧或血流不足,造成腦室旁的大腦白質壞死。
  • 壞死性腸炎:腸胃道未成熟,受細菌感染風險高,出現因腸缺血引發壞死。
  • 腹股溝疝氣:早產兒常見症狀,可能會造成腸道壞死。

 

早產兒後遺症

根據馬偕兒童醫院的資料,早產兒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悉心照料,預防因早產產生下列可能的後遺症:

  • 嬰兒暫時肌張力異常:一歲內常見的動作發展偏差,包含:反射動作持續過久、坐起時頭往後垂,部分會發展成腦性麻痺。
  • 認知障礙:認知發展出現障礙,可利用認知評估工具了解。
  • 視力問題:視網膜病變可能會發展成視力問題,如斜視、近視、散光及青光眼。
  • 聽覺異常:聽覺問題可能影響語言及認知的發展,早期發現可以配戴助聽器輔助。
  • 神經發展障礙:智能障礙、腦性麻痺、癲癇、視盲、聽障等問題。
  • 神經動作異常:說話、平衡、協調、步態、肌肉張力、精細動作等出現問題。

早產兒什麼時候可以回家?出院前先做這些準備

早產寶寶面對更為辛苦的生存挑戰,為了讓早產兒都能夠順利長大,醫院提供寶寶許多生長必須的輔助和治療。一切準備,都是為了等到早產兒狀況穩定,跟著爸媽平平安安的回到家中。

 

早產兒的出院時機

而早產兒什麼時候可以出院,會根據每個寶寶的狀況不同有所差異,但可以一些基本的原則來判斷:

  • 不需要透過靜脈注射來獲取營養,可以完全藉由瓶餵或胃管來進食。
  • 體溫恆定系統已經穩定,可以靠自己維持體溫,不需要保溫箱。
  • 體重已經達到2,000~2,300公克以上,且穩定增加。
  • 沒有嚴重、急性的內外科疾病。
  • 不需要仰賴呼吸器呼吸;或是使用呼吸器時呼吸穩定,經醫師許可,且經過衛教後,可將呼吸器帶回家使用。

 

早產兒怎麼照顧

根據台灣早產兒基金會的資料,早產寶寶從醫院回家前,爸媽可以先做這些居家照護的準備:

  • 照護學習:學習洗澡、餵奶、量體溫、觀察作息及喝奶等正常生理狀況。
  • 特殊衛教學習:因早產兒的照護需要特別留意,在出院之前,務必向醫師、護理師了解早產兒照顧上應特別注意的事項。
  • 準備用具:包含餵食、穿著、清潔、寢具、外出用品等。
  • 環境設置:居家環境清潔、保持房間空氣暢通、注意室內光線、控制溫濕度。
  • 必備藥物:了解醫師開立的藥物作用和正確的使用方法。
  • 緊急聯絡系統:為避免突發狀況時手忙腳亂,建議平常就整理常用的緊急聯絡資訊,以利在緊急情況下尋求家人、醫療機構的協助。
  • 心理準備:面對孩子早產,許多家長會有愧疚或是過分擔心的狀況。然而,這些情緒孩子都能感受到,只有調整自己的心情,才能夠提供寶寶最適合的照顧。

看著嬌小的早產兒寶寶,相信爸媽心裡都充滿不捨。雖然早產寶寶一出生,就面對比一般人更多的生存挑戰,但父母要相信醫療團隊會盡其所能,守護寶寶的生命,極力避免併發症及後遺症的發生。不妨放下心中的愧疚與擔憂,同時也相信生命的韌性,做個正向的父母,讓寶寶也感受到力量!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