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吃完一頓大餐,隔天醒來卻發現自己眼皮、嘴唇都腫到不行!周星馳令人印象深刻的「香腸嘴」劇照其實並不只存在於電影,現實生活中,有種皮膚疾病「血管性水腫」也可能讓人皮膚腫脹,血管性水腫的致病原因、症狀、好發部位有哪些?又該如何治療?
血管性水腫症狀有哪些?好發於嘴唇、眼皮、四肢
血管性水腫是什麼?
血管性水腫是一種由於血管內的液體積聚在組織引起的皮膚疾病,當人體接觸到過敏原,免疫系統會判斷成有毒、有害的物質,進而透過一連串反應機制對抗過敏原,使血管內的液體散失、流到周圍的組織,造成水腫與不適,出現血管性水腫,與蕁麻疹類似但作用部位更深。
血管性水腫症狀
- 皮下腫脹:血管性水腫主要的症狀是深皮層腫脹,例如嘴唇腫到變「香腸嘴」就是常見症狀之一。
- 疼痛:腫脹部位會感到不適,且可能伴隨蕁麻疹的症狀。
- 發紅、發熱:腫脹的皮膚可能會變成紅色,摸起來溫度稍高。
- 腹部疼痛:若血管性水腫發生在腸道,可能會引發腹部疼痛。
- 呼吸困難:若血管性水腫發生在呼吸道,可能會使患者呼吸困難,甚至有生命危險,此時應立即就醫。
血管性水腫好發部位
血管性水腫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一個部位,不過通常在以下6個部位特別常見:
- 嘴唇
- 眼皮
- 舌頭
- 喉嚨
- 四肢
- 腹股溝周邊
血管性水腫3大致病原因,過敏最常見
血管性水腫一般是由過敏引起,不過有些患者可能是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或是因為其他疾病引發,以下分別說明。
血管性水腫致病原因1:過敏
過敏是血管性水腫最常見的致病原因,每個患者的過敏原都不相同,常見容易引發過敏反應的因子包含:
- 食物過敏:例如蛋、乳製品、堅果類、帶殼海鮮等。
- 藥物過敏:例如阿斯匹靈、抗生素、非類固醇止痛藥物、利尿劑。
- 昆蟲叮咬:例如蚊子、蜜蜂叮咬。
- 乳膠過敏:例如保險套、手套等。
血管性水腫致病原因2:遺傳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ereditary angioedema,HAE)是一種罕見的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由於血液中的一種蛋白質「C1抑制蛋白(C1 esterase inhibitor,C1-INH)」缺乏或功能異常引發。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特徵是會反覆發生嚴重水腫,最常發生的部位是手、腳、臉部、腸道、呼吸道,可能阻塞呼吸道,導致患者呼吸困難,若發生在消化道,患者則可能出現腹痛和嘔吐。
據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約每50,000人就會有1位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個案,通常在兒童期出現症狀,症狀發作頻率與持續時間則因人而異,若患者未經治療,平均每1到2週就會發作,每次可能持續1到5天。
血管性水腫致病原因3:其他疾病
部分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會因異常的免疫反應攻擊正常細胞,造成血管性水腫,例如紅斑性狼瘡、白血病等。
血管性水腫vs蕁麻疹有什麼不同?4大差異比較
血管性水腫與蕁麻疹的致病機轉相同,都是一種因過敏反應導致的皮膚疾病,不過馬偕紀念醫院徐世達醫師指出,蕁麻疹與血管性水腫在以下4個地方略有差異:
- 發生部位:蕁麻疹會在全身出現,血管性水腫則大多發生在臉部、舌頭、四肢或生殖器官處。
- 發生深度:血管性水腫侵犯部位較蕁麻疹深,通常可達深層真皮與皮下組織,蕁麻疹則通常發生於皮下表淺層。
- 是否有癢感:蕁麻疹通常會發癢,血管性水腫則因為表層皮膚正常,較少出現癢感。
- 常見與否:蕁麻疹較血管性水腫常見,且血管性水腫常併發於蕁麻疹病人身上。
血管性水腫 | 蕁麻疹 | |
發生部位 | 常發生在臉部、舌頭、四肢或生殖器官處 | 全身 |
發生深度 | 較深 | 較淺 |
是否有癢感 | 較少有 | 有 |
常見與否 | 較罕見 | 較常見 |
另外血管性水腫也常常被誤認成蜂窩性組織炎,不過如同上表,血管性水腫比較不會癢,也不會痛,但蜂窩性組織炎是深層的細菌感染,通常出現傷口後1到3天才會出現,會伴隨發燒跟疼痛。
血管性水腫如何治療?避免接觸過敏原是關鍵
通常醫師會藉由檢查患者的皮膚症狀,診斷是否為血管性水腫,必要時還可能抽血檢查。若診斷為血管性水腫,常見治療方法如下:
- 避免接觸過敏原:找出引發血管性水腫的過敏原為何,並盡量不再接觸過敏原,以免復發。
- 服用抗組織胺:一般會先以抗組織胺治療,能有效緩解過敏反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口服抗組織胺可能會導致嗜睡、疲倦等副作用,服用後應避免開車、騎車、飲酒。
- 使用類固醇:若服用抗組織胺仍效果不佳,醫師則可能評估開立類固醇治療。
食物、藥物的過敏反應可能導致血管性水腫,輕微的話會出現皮膚腫脹,但嚴重的話還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若已知自己對哪些食物、藥物過敏,一定要盡量避免,並在看病時提前告知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