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聞越來越常聽聞名人心肌梗塞猝逝的消息。心肌梗塞來得又急又快,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冠狀動脈的阻塞。一起來了解,究竟在心肌梗塞發生之前,有什麼樣的前兆?如果真的發生時,又該如何處理呢?

目錄

為什麼會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主要原因,是提供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循環」中斷,使得心肌因為沒辦法得到足夠的氧氣而損傷,影響到心跳功能。

根據澄清醫院的資料,冠狀動脈阻塞的原因,通常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類似脂肪的沉積斑塊。血管壁上的動脈硬化斑塊,會隨著年齡、肥胖、生活習慣、慢性疾病的原因增厚,讓血管越來越狹窄,心臟長期處於缺氧的狀態。

而急性心肌梗塞,主因是冠狀動脈的粥狀斑塊突然破裂,形成急性血栓,將冠狀動脈的血流全部堵塞導致。

心肌梗塞-冠狀動脈阻塞

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資料,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包含:

  • 年齡
  • 遺傳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高脂血症
  • 肥胖症
  • 抽菸
  •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 更年期後女性
  • A型性格(競爭、敵意、焦躁不安、無法放鬆、追求成就、有時間壓迫感等特質)
  • 缺乏運動
  • 濫用古柯鹼或安非他命

心肌梗塞有什麼前兆?出現這些症狀速就醫

根據全球心肌梗塞照護網的資料,心肌梗塞發生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胸悶
  • 心絞痛
  • 下顎、左肩、胸後背有幅射性疼痛
  • 冒冷汗
  • 頭暈
  • 噁心
  • 嘔吐
  • 呼吸困難
  • 心悸

另外根據不同患者的狀態,症狀的表現可能也有不同,例如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以下非典型的症狀:

  • 上腹痛、針刺痛
  • 肋膜疼痛
  • 不適處位於中腹或下腹部
  • 疼痛位置特定,特別是位於左心室尖的位置
  • 前胸壁或手臂疼痛
  • 持續性疼痛,可以維持數小時
  • 疼痛可能輻射到下肢

以上的症狀,在經過休息後,有可能迅速消失,並在後續反覆發作,但也可能一次發作就致命。提醒如果有上述任何的症狀發生,切忌等待其自行緩解,應該立即到醫院接受檢查,避免急性發作搶救不及。

心肌梗塞怎麼辦?把握自救原則、4種方法治療

那如果自己或是周圍的人,出現了心肌梗塞的症狀,應該怎麼把握時間自救呢?

  • 若原先就有心臟病史,且醫師有開立硝化甘油,出現胸痛時應立即含在舌下。
  • 保持鎮靜、立即撥打119。
  • 若病患失去意識,應該立即施作CPR,並利用AED進行電擊。
  • 若獨自一人時發生症狀,應立即向外界求救,但避免走動增加心臟耗氧。
  • 求救後,維持舒服的姿勢,在明顯的地方等待救援。

 

心肌梗塞治療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發生時,黃金治療時間很重要,以讓血管再次暢通、心肌不會因為缺血過久而損傷壞死為主要目標。根據高雄醫學大學的資料,治療方式包含藥物和手術兩個面向。

  • 血栓溶解劑藥物:
    將冠狀動脈內的血塊溶解,讓血管再暢通,供應心肌所需的氧氣與養分。
  • 其他輔助藥物:
    如止痛劑、鎮靜劑、抗凝血劑或血小板拮抗劑、血管擴張劑等。
  • 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
    將帶有氣球的導管置入冠狀動脈狹窄的地方,以氣球壓力撐開狹窄血管,使血管的管徑變大,改善心肌供血情形。
  • 冠狀動脈繞道術:
    取一段自己體內健康的血管,在冠狀動脈循環中建立一條新的分流,繞過原本阻塞或狹窄的心血管。讓血液可以透過新繞道的血管輸送到心臟,改善心肌缺氧的問題。

預防心肌梗塞,7大原則要做好

根據衛福部旗山醫院的資料,患有冠狀動脈疾病的病患,容易從暫時性的局部心肌缺氧,演變為完全的冠狀動脈阻塞或是心肌壞死造成心肌梗塞。因此,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平時更需要留意自我照護,才能避免心肌梗塞發生的狀況。

  • 適當熱量控制,保持理想體重、避免過胖增加風險。
  • 均衡飲食,宜採低油、低鹽、低膽固醇。
  • 妥善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定時追蹤、按時服藥。
  • 戒菸、戒酒,避免增加心血管負擔。
  • 適當調適壓力,避免情緒起伏過大及熬夜。
  • 養成運動習慣,並隨身攜帶急救用心血管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 留意氣溫、穿適當衣著,避免處於溫差大的環境。
預防心肌梗塞
圖源:freepik

心肌梗塞總是發生得突然,平時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好好保養冠狀動脈,才是避免心肌梗塞的的不二法門。如果真的出現心肌梗塞的症狀,唯一的發法就是即時就醫,才不會產生遺憾。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