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持續升溫,指揮中心為了舒緩醫療量能,採取了滾動式修正,逐步放寬隔離政策。不過,一次出現太多政策與名詞,容易讓民眾「霧煞煞」。PinMed整理了與疫情有關的名詞,讓大家了解他的差異。

目錄

居家系列:居家照護、隔離、密切接觸者定義

為了要將舒緩緊繃的醫療量能,加上Covid-19輕症感染者休養後能自行康復,輕症確診者僅需要居家照護,但有些人需要「居家隔離」,以下解析兩者名詞是否有差異。

 

居家照護

居家照護是指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可在家採取一人一室7日隔離,避免與他人共用衛浴設備,或接觸其他同住家人,如果病情變化,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意識不清,再立刻撥打119就醫,7天期滿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居家隔離

居家隔離是指與確診者密切接觸,為了防範疫情擴散風險,而採取的隔離政策,須留在家中禁止外出。目前指揮中心指示,5月17日起,打滿3劑的密切接觸者可以不用居家隔離,僅須7天自主防疫(泛指0+7);未滿3劑的密切接觸者,仍須3天居家隔離與4天自主防疫(泛指3+4)。

 

密切接觸者

5月8日起,密切接觸者以同住親友或同宿室友為原則,採取上述隔離政策。

  • 打滿3劑疫苗者
    從5月17日起,打滿3劑的密切接觸者可以選擇0+7(0天居家隔離與7天自主防疫),或是3+4(3天居家隔離與4天自主防疫)。若到了隔離期間結束,持2天內的快篩陰性證明可以外出上班、採買,但要避免到人潮擁擠處與聚餐、聚會。
  • 未打滿3劑疫苗者
    沒有打滿3劑疫苗,則需要3天居家隔離與4天自主防疫,3天禁止外出,隔離期間結束後,須持2天內的快篩陰性證明才可以離開家中。

  • 國、高中生
    國、高中生應維持7天居家隔離,不適用3+4或0+7政策。

 

居家檢疫

居家檢疫特指從國外回來須隔離的對象,5月9日開始,採取7天檢疫政策與7天自主健康管理(泛指7+7)。居家檢疫者須待在入境時PCR,並在第7日快篩,期間內僅能待在家中或防疫旅館,若有症狀須聯絡當地衛生單位安排就醫。

自主防疫_居家辦公
圖源:pexels

自主系列:自主防疫、自主健康管理差在哪?

分析了不同的「居家」防疫政策,緊接著PinMed也整理了自主「系列」,讓民眾能分辨4種差異,瞭解自己該採取何種政策。

 

自主健康管理

自主健康管理指的是「居家照護」結束,或「居家檢疫」期滿快篩陰性的入境者,即進入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可以外出但應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不能與他人聚餐、聚會,應每日早晚量體溫一次。

 

自主防疫

自主防疫指的是「密切接觸者」結束了「居家隔離」,應採取自主防疫。如同上文,依疫苗接種數,有不同的政策。進入自主防疫後,如果要外出,應要持2天內的快篩陰性證明,保持社交距離,禁止到餐廳用餐、聚會、聚餐,或出入擁擠公共場合。如有不適症狀,應在家休息並快篩。

 

自我健康監測

如果你為「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則應該自我健康監測,可正常上班上課,應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與在餐廳用餐、聚會等。如果發現症狀,先撥給1922或衛生單位,依照指示、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且告訴醫師自己為自我健康監測對象。

 

自主應變對象

如果你跟確診者在同個場域上學、工作,5月8日起不進行匡列,自行判斷風險高低。由企業或學校自行判斷是否遠距上班或上課。如有症狀者,應快篩確認是否染疫。

自主防疫_自主防疫
圖源:pexels

※本文為5月19日發布,最新政策依照最新指揮中心政策為主

面對千變萬化的疫情,大家應要多洗手、消毒,減少進出公共場所,保持社交距離,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喔!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