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自己或親友,突然被診斷出罕見疾病、癌症,心裡一定很慌張,不知道該怎麼樣做決定才對病患最好,例如該用哪種藥物、是否該做高風險手術等,這時候尋求醫療第二意見就很重要,第二意見已是歐美國家民眾面對癌症、重大疾病的醫療決策時,普遍擁有的觀念。主要用意就是在進行重要醫療決策之前,聽聽不同專家的看法與建議。而什麼時機該去找第二意見、應該準備哪些資料、有哪些重要問題該提問?在尋求第二意見前,這些資訊你務必要先了解。

目錄

什麼是第二意見?詢問第二意見的好處是什麼?

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s)指的是在面對重大的醫療決策時,除了求診第一位主治醫師的診斷與治療處置外,額外尋求不同醫師的意見。透過先前的診斷、治療與就醫紀錄,提供有別於目前治療計畫的建議,讓病患及家屬經過評估、比較之後,再進行決策。而諮詢第二意見,常常發生在罹患重大疾病、罕見疾病、癌症時

尋求第二意見在歐美國家已行之有年,根據美國第二意見網站最後的統計資料,美國有56%的病患會尋求第二意見,顯示對美國民眾來說,這是蠻普遍的觀念。

7種諮詢第二意見的最佳時機

了解第二意見的基本介紹後,你可能會好奇,諮詢第二意見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

徵詢第二意見有以下幾種時機,分別可以達成不同目的

  • 想更了解自己的狀況:
    經醫師診斷、說明後,對病情仍一知半解
  • 希望降低誤診可能:
    經診斷重大疾病後,尋求第二意見參考
  • 增加治療計畫可信度:
    罹患罕見疾病,多方諮詢以增加更完整的診斷、治療計畫
  • 想了解是否有其他選擇:
    適於對身體有重大、不可逆影響的手術或侵入性治療前,確認是否有其他選擇
  • 尋求其他有效方法:
    現行治療計畫的成效不如預期或復發
  • 醫師建議:
    醫師本人建議尋求第二醫療意見

但要特別留意的是,當面對病狀危急、醫師需要立即處遇的時候,就沒有時間猶豫、再去請教第二意見。例如,惡性腫瘤導致出血不止,像是胃癌、大腸癌等,就需要緊急動手術處理。

諮詢第二意見前,要準備哪些東西?

為了讓第二意見更能發揮效果,在諮詢之前先做一些準備是必要的。

首先在找醫生這件事上,可以先詢問有相關疾病經驗,或是具有醫療背景的親朋好友,列出推薦的醫師清單;或是透過PinMed線上預約與搜尋醫師專長,了解特定病症的權威醫師有哪些。

除了確認找哪位醫師,求診前也要記得先申請在前一家醫院已經做完的所有檢查結果報告,或是醫療影像的拷貝光碟。這麼做可以免去重複檢驗耗費的時間,可以幫助第二意見醫師更快的判斷可以如何處遇,或是需要再額外安排什麼檢查。

要檢附的資料可能包含

  • 抽血報告
  • 病理切片
  • 超音波
  • 核磁共振(MRI)
  • 電腦斷層(CT)
  • 住院病歷摘要
  • 手術紀錄
  • 服用藥物的清單
第二意見_醫療資訊
尋求第二意見前須先準備的醫療資訊

諮詢第二意見,如何有效溝通?精選常見提問集

想要尋求第二意見,最好的方式是從第一診斷意見為基礎來出發,先思考自己的疑慮、擔憂與不確定是什麼,才能夠更有效地從第二位醫師身上得到解答。

依照不同的情況,常見的問題可以有以下。

  • 第二位醫生在治療這個疾病的經驗如何?
    增加意見參考的可信度
  • 根據先前的檢查報告及病歷資料,第二位醫師對目前病情的判斷相同嗎?
    確認二位醫師的診斷意見是否一致
  • 遇到像自身的案例,常見的醫療建議會是什麼?
    確認先前的診斷是不是合乎一般的專業判斷
  • 除了第一位醫師規劃的治療計畫,有沒有其他治療方法?
    尋求其他更有效、風險更小的處遇
  • 如果選擇其他的治療方法是否需要自費?
    確認是否增加額外醫療負擔,以及新的治療模式的實證成熟度
第二意見_怎麼問
第二意見精選提問集

第二意見的常見Q&A

Q1:尋求第二意見會破壞跟主治醫師的關係嗎?

面對重大疾病,醫師大多也能理解病患焦急的心情。雖然尋求第二意見目前在台灣來說還不算太普及,但若能開放的溝通,相信醫師也能明白。不妨在尋求第二意見前,先和主治醫師坦白表達自己的顧慮和擔心,讓目前的主治醫師有機會在兼顧治療進程之下,也提供如何諮詢第二意見的建議。

 

Q2:如果第二意見與主治醫師的治療計畫不同,該怎麼辦?

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的資料,如果二位醫師的意見相同,當然可以安心地接受這個治療計畫。不過如果兩者的觀點不同時,可以採取一些作法包含:

  1. 和第二意見醫師討論沒有採行主治醫師治療計畫的原因
  2. 和主治醫師討論你諮詢到的第二意見
  3. 請兩位醫師分別解釋他們如何決定治療計畫的、有哪些考量?
  4. 依照蒐集到的資料與自身的顧慮分別請二位醫師解釋
  5. 詢問兩位醫師可不可能一起討論你的病例

 

Q2:尋求第二意見有哪些地雷?

  1. 尋求第二意見不是在「逛醫院」
    避免同樣病症經過多位醫師重複診斷後,得到相同結果,卻仍然持續重新求診。
  2. 避免以尋求第二意見逃避治療計畫
    面對重大疾病,產生「逃避」心理是很自然的反應。但要留意,在尋求第二意見的同時也要兼顧治療的時效,不要為了安排第二意見,延誤了緊急及必要的治療計畫。

  3. 尋求第二意見不要挑戰醫師
    應該以坦承的態度面對不同醫師的專業意見,在尋求第二意見時避免以「考醫師」的心態,隱瞞已知的病情。良性的溝通會更有助於形成治療建議。

不論是自己或是身旁的親友面對重大的疾病,心裡焦急是人之常情,但理性思考後續應該接受哪些治療是必要的。尋求第二意見,將可以幫助你判斷什麼樣的治療符合自己的期待跟需要。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