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酸是皮膚科常見的用藥之一,因為本身呈酸性的緣故,可以幫助臉部皮膚代謝老廢角質,還具有美白的功效,簡直是皮膚科的特效藥。雖然它的藥性比較溫和,但在使用時還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為什麼叫杜鵑花酸?跟常聽到的A酸、杏仁酸差異,使用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快跟著山豆一起來看看!
什麼是杜鵑花酸?
有去過皮膚科就診的人, 一定很常聽到鼎鼎大名的杜鵑花酸,總覺得很多症狀都跟它有關,真的是這樣嗎?趕快跟著山豆來一探究竟!
原來跟杜鵑花無關!
杜鵑花酸(學名:壬二酸),英文名稱是:azelaic acid,之所以會被稱作杜鵑花酸,是因為和杜鵑花的英文azelea十分相似,因此出現了這個小誤會,山豆還看過有些廣告主打杜鵑花酸是從杜鵑花萃取的,其實兩個是完全沒關係的。在自然界中,可以在大麥、小麥、黑麥等穀物中找到杜鵑花酸。
在我們表皮中,有一種稱為皮屑芽孢菌的真菌,是常見的共生菌,平時不會出來作亂,但如果部分的表皮因為外界的因素變得油膩的話,皮屑芽孢菌就會開始分泌杜鵑花酸,讓我們的皮膚出現一塊一塊白色的斑點,俗稱「汗斑」。由上面的敘述我們可以發現,如果使用得當的話,杜鵑花酸美白的效果可是相當厲害的呢!
杜鵑花酸用在哪?抗痘、美白就靠它!
杜鵑花酸在醫學上的用途相當廣泛,特別是皮膚科的領域,對人體的皮膚具有殺菌和抗發炎的效果,根據木木日安皮膚專科的資料,在治療下列皮膚的狀況時,會使用杜鵑花酸。
- 抗發炎
- 色素沈澱
- 自然的去除粉刺
- 殺菌
延伸閱讀|內包、閉鎖性粉刺好煩人!光靠做臉不治本 避免臉上坑疤要這樣做
我們平常所看到的痘痘用藥,主要有三大功用,分別是抗發炎、抑菌、降低角質層分裂,杜鵑花還多了美白的功用,以下將由山豆跟大家詳細探討。
抗發炎
能抑制細胞氧化代謝的過程,減少活性氧化物質的產生。
抑菌
透過抑制細菌內部蛋白質生成,達到抑制細菌生長的目的。
美白
表皮要生成色素時,需要酪胺酸酶的幫忙,恰好杜鵑花酸具有抑制酪胺酸酶的功用,進而阻斷黑色素細胞的過度活化,更厲害的是,外用的杜鵑花酸會選擇性的抑制異常的黑色素細胞,不會影響正常的黑色素細胞,因此對於痘疤、發炎後的色素沈澱特別有效果。
去角質
杜鵑花酸能有效的溶解角質,透過減少表皮細胞內的透明角質顆粒和絲聚合蛋白,將形成角質的部分原料剔除,能有效的抑制角質層厚度,讓角質組織正常化。

我都擦外用A酸,和杜鵑花酸差在哪?四大酸類比較
在皮膚科的療程中,酸類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部分的人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我平常都擦外用A酸,該選哪個比較有效?你的疑問,山豆聽到了,就讓我來解答大家的疑惑吧!

杜鵑花酸 | 外用A酸 | 杏仁酸 | 果酸 | |
強度 | 🌟🌟🌟 | 🌟🌟🌟🌟 | 🌟🌟 | 🌟🌟🌟🌟🌟 |
適應症 |
|
|
|
|
前期反應 | 無明顯反應 | 剛使用容易爆痘 | 爆痘、乾燥脫皮 | 無(作用時間慢) |
光敏性 | 無 | 有(需防曬) | 無 | 無 |
副作用 | 發紅、脫皮、燒灼感 | |||
抗藥性 | 可每天使用 | 視劑量而定 | 一個月一次 |
上述表格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同款藥膏遇到不同的皮膚狀況會有不一樣的反應,有任何問題可以透過PinMed線上預約專業的皮膚科醫師,針對不同的個人狀況,給予最適切的治療。
杜鵑花酸有副作用嗎?
雖然杜鵑花酸是相對溫和的皮膚科用藥,但它畢竟還是酸類,會對皮膚造成刺激,所以在使用上還是會有一些副作用,包括以下四個症狀:
- 灼燒感
- 脫屑
- 刺癢
- 紅腫
上述的症狀會在定期使用後逐漸消失,整個過程約二到四週,之後皮膚會逐漸適應那些感覺,也會發現皮膚的狀況越來越穩定。
杜鵑花酸藥膏哪裡買?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含有杜鵑花酸成分的膏狀藥品,都需要由醫師處方才能使用,因此如果有需要的人,建議先到皮膚科看診,經過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籤,就可以到診所或藥局櫃檯領取了,或是可以購買含有杜鵑花酸的保養品使用,雖然劑量較少,但對皮膚仍有一定的效果。
使用杜鵑花酸的注意事項
根據美上美皮膚科的提醒,初次使用杜鵑花酸時,不建議與其他酸類搭配使用,避免皮膚發生敏感反應時,無法正確判斷原因,在洗臉時可以搭配酸類的洗卸產品,先初步代謝角質,能夠幫助杜鵑花酸發揮更大的功效。在擦拭時,可以從角質分化容易出現異常的部位開始擦,例如:雙頰、T字部位。
雖然杜鵑花酸沒有光敏性,但因為它是酸類藥品,會讓皮膚變得比較薄,外界的因素也就更容易造成影響,還是要做好防曬與保護,不能掉以輕心。
雖然效果不是最強的,但對於很多的皮膚問題都有效果,杜鵑花酸也太厲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