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念珠菌是最近新興的真菌,除了耳朵外,在許多地方都可能發現它的蹤影,目前已被美國疾病管制署視為公共衛生緊急威脅。究竟它有哪些症狀與感染途徑,又該如何預防呢?快跟著山豆一起來看看!

目錄

超級真菌來襲!耳念珠菌是什麼?

耳念珠菌是一種新興的真菌,目前已經對全球公共衛生造成危害。真菌首次露面是在2009年的日本,目前在全球五大洲皆可以發現他的蹤影。最可怕的地方在於耳念珠菌具有多重的抗藥性,會限制用藥的選擇,國外部分的特殊菌株甚至對常見的抗黴菌用藥都出現抗藥性,導致了大規模傳染的狀況發生。

 

念珠菌小百科

我們人體中有黏膜的地方就會有念珠菌的存在,像是腸道、口腔、陰道等部位,在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就可能發生感染,引起身體不適。耳念珠菌不同於一般的念珠菌,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乾燥的環境中也能生存,且容易產生抗藥性

圖片來源:Freepik

目前國內外超級真菌疫情現況

國外的真菌感染主要發生在加護病房,特別是需要使用呼吸器、洗腎的重症病患,通常以免疫力差的患者為主,一般身體狀況良好的人則不用擔心。耳念珠菌的感染者遍佈各年齡層,死亡率高達三至六成


美國已列入緊急公共衛生威脅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指出,抗藥性和致命性高的耳念珠菌正以驚人的速度散播中,截至2022年12月31日,美國耳念珠菌的臨床案例數已達到2377例,目前以驚人的速度急遽上升中,其中有半數的患者在感染90天後死亡,已被視為「公共衛生緊急威脅」。

 

耳念珠菌的病程進展快速,在短時間內病情就會有顯著變化,如果擴散到血液或心臟,甚至可能直接死亡,但目前的數據仍較少,無法確定死因是否為耳念珠菌直接造成,或是由耳念珠菌造成其他健康問題惡化而引致死亡。

 

原來臺灣曾有三例個案!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的說明,台灣曾經出現三例的耳念珠菌個案,皆為40-60歲男性,分別有洗腎、多次手術、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的病史。臺灣目前都沒有發現特殊抗藥性的狀況,和美國的疫情狀況不同,不需過度驚慌,同時疾管署也會持續和醫院進行合作監測。

圖片來源:Freepik

耳念珠菌症狀、感染途徑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的資料,耳念珠菌的症狀和一般的侵襲性念珠菌感染相同,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打冷顫、呼吸急促、疲勞等,確診耳念珠菌的患者可以經由細菌培養發現血液中的念珠菌,也就是俗稱的菌血症。

 

耳念珠菌通常透過在醫療機構中,間接或直接的接觸傳染,例如:觸摸受到污染的儀器設備、扶手等,或是醫護人員的手套和服裝。

如何預防耳念珠菌?

因為耳念珠菌大多是透過接觸傳播,進出醫療機構時務必徹底清潔雙手,特別是需要頻繁接觸高危險地方的人。

 

  • 高危險族群

 

  1. 銀髮族
  2. 加護病房患者
  3. 正在接受侵入性治療的患者
  4. 洗腎患者
  5. 使用呼吸器的患者

 

儘管目前耳念珠菌對於身體健康良好的人危害程度低,仍需要保持警覺,平時生活上注意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確保足夠的休息時間,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有良好的免疫力,才能拒絕病毒來敲門。

只要注意勤洗手、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就能從個人的角度做好預防,也別忘了要關注疾管署發布的最新消息!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