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惡夢,光是想到儀器發出的尖銳聲音,就令人害怕到不敢踏入診間,更不用提洗牙後還可能出現牙齒敏感、出血等後遺症,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後遺症呢?其實這些都是很常見的迷思,多數是我們牙齒不健康所造成,讓我們一起來破解!

目錄

為什麼要定期洗牙?刷牙無法完全根除牙結石

平常吃飯後,難免會有食物殘渣卡在牙齒縫隙,食物殘渣與唾液中的細菌混合,便會形成牙菌斑,若未及時清除,牙菌斑便會與口水中的鈣、磷等物質交互作用,形成牙結石,很難透過刷牙清除,此時就需要請醫師協助洗牙。

洗牙的原理是什麼?洗牙又稱為「結石刮除」,是透過超音波震動儀器,配合水花的清洗,快速清除牙縫與牙齒表面的結石,能有效預防與治療牙周病,通常醫師會建議每半年定期洗牙一次,亦可幫助檢查口腔健康。

洗牙後遺症_圖1

洗牙後遺症有哪些?牙縫大、牙齒敏感是正常的嗎?

  • 洗牙後牙縫變大

其實牙縫大小並不會因為洗牙而改變,會有洗牙後牙縫變大的感覺,是由於之前的牙縫被結石塞住,洗牙後原本的牙縫自然顯露,所以洗牙實際上是讓牙縫還原真面目而已。

  • 洗牙後敏感、神經痛

有些人在洗牙後,會特別感覺牙齒酸痛、敏感,這是因為清除結石後,會使牙根暴露,牙齒因此會對冷熱變化較為敏感,通常這樣的情況僅會維持2至3天,只要在洗牙後避免接觸過熱、過冷、過甜或過酸的物質,症狀即可獲得緩解。

  • 洗牙後牙齦出血

洗牙後牙齦出血,並不是因為醫師太用力或技術不好,而是牙齦本來就因結石堆積產生發炎、紅腫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不會持續太久,但若洗牙後一直血流不止或是大量出血,則可能有牙周病的風險,須進一步檢查。

  • 洗牙後牙齒鬆動

為什麼洗牙後會覺得牙齒好像變鬆了?「齒槽骨」是主要維持牙齒穩固的骨骼,一旦齒槽骨遭到牙結石破壞,就會導致牙齒鬆動,原本牙縫有牙結石黏附時,並不會感覺到牙齒不穩固,但在洗牙清除結石後,才會發現牙齒變鬆的問題,讓人誤以為是洗牙導致牙齒鬆動。

洗牙會傷害牙齒、破壞琺瑯質?洗牙迷思一次破解

迷思一:洗牙會傷害牙齒、破壞琺瑯質?

琺瑯質就像是牙齒的盔甲,硬度是骨頭的3至4倍,洗牙是藉由超音波震碎牙結石,在正確使用洗牙器械的情況下,並不會對琺瑯質產生破壞。

 

迷思二:洗牙後牙齒會變白?

牙菌斑、牙結石會讓牙齒泛黃,如果又有喝茶、咖啡、抽菸等習慣,會讓牙齒看起來更黃。洗牙可以清除表面牙菌斑、牙結石,使牙齒感覺稍微變白,不過若要追求非常白亮,仍須透過專家的牙齒美白療程才能達成。

 

迷思三:只要每天刷牙就不用洗牙?

雖然每天刷牙、使用牙線確實能夠清除牙菌斑,不過其實牙根與牙齦不是完全緊密的,中間有0.5至3mm的牙齦溝,容易形成清潔死角,且牙結石很難透過刷牙刷除,因此仍然需要每半年由專業醫師洗牙一次。

 

迷思四:任何人都可以洗牙?

雖然洗牙可以有效預防口腔疾病,不過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洗牙,若有以下4種情況,建議在洗牙前先與醫師討論與評估:

  • 凝血功能異常者:可能會在洗牙過程中血流不止。
  • 裝有心律調節器者:洗牙是使用超音波儀器,可能會影響心律調節器的運作,導致心臟功能失常。
  • 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置換過心臟瓣膜者:洗牙後細菌可能會從傷口進入血液,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
  • 罹患慢性肺部病症者:洗牙時會產生許多小水珠,可能會刺激氣管,阻塞呼吸道。

洗牙後要注意什麼?日常清潔才是治本之道

  1. 雖然洗牙能讓牙齒變乾淨,不過如果忽略日常清潔工作,牙菌斑、牙結石便會很快又再出現,因此平時仍須勤刷牙、使用牙線,做好洗牙後保養,刷牙時可參考「貝氏刷牙法」。
  2. 洗牙後輕微出血屬正常現象,不過如果血流不止、出血量大,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檢查。

牙齒其實深深影響其他器官的健康,讓我們一起做好日常清潔、每半年定期洗牙,好好愛護身體吧~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