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項目,醫師普遍推薦民眾每隔1-2年就針對個人需求進行自費健檢。到底要怎麼選自己該做的健檢項目呢? PinMed 邀請豐田診所 肝膽腸胃科 黃冠智醫師為你解答!
免費成人健康檢查項目有哪些?
在找自費健康檢查項目以前,黃冠智醫師提醒大家可以先看看自己有沒有符合國民健康署辦理「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方案以及五癌篩檢方案,如果符合條件的話,可以定期接受免費篩檢!
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項目
1.基本資料:問卷(疾病史、家族史、服藥史、健康行為、憂鬱檢測等)
2.身體檢查:一般理學檢查、身高、體重、 血壓、身體質量指數(BMI )、腰圍
3.實驗室檢查:
- 尿液檢查: 蛋白質
- 腎絲球過濾率(eGFR)計算
- 血液生化檢查:GOT、GPT、肌酸酐、血糖、血脂(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計算)。
4.健康諮詢:戒菸、節酒、戒檳榔、規律運動、維持正常體重、健康飲食、事故傷害預防、口腔保健
免費5大癌症(肺癌、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癌)篩檢項目
篩檢目的 | 篩檢項目 | 篩檢頻率 | 參與資格 |
口腔癌篩檢 | 口腔黏膜檢查 | 每兩年一次 | 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 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 |
子宮頸癌篩檢 | 子宮頸抹片檢查 | 每年一次 | 30歲以上婦女 |
乳癌篩檢 | 乳房攝影檢查 | 每兩年一次 | 45至69歲或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 |
肺癌篩檢 | 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 每兩年一次 | 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 |
大腸癌篩檢 | 糞便潛血檢查 | 每兩年一次 | 50至74歲民眾 |
自費成人全身健康檢查項目怎麼選?
黃冠智醫師說明,雖然國民健康署有提供免費的健康檢查項目,但每個人面對疾病的風險都不同,會因為家族史(基因)、年齡與性別、生活習慣與近期身體狀況,適合做不一樣的項目,因此除了基礎的健康檢查篩檢以外,通常會建議再自費進行對自己來說較為重要的項目。
推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去選擇自己的健康檢查項目:
成人健康檢查每年必做項目
雖然在40歲前罹患嚴重疾病的機率並不太高,但基本健康檢查套組萬元以下就可進行,黃冠智醫師強調若能每年一次進行基礎的健康檢查項目,對自己的未來是上了一層大大的保障。
檢查目的 | 檢查細項 |
蒐集身體基礎資料 |
|
癌症篩檢 |
|
肝膽功能檢查 |
腹部X光/超音波檢查
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鹼性磷酸酶、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清麩草酸轉氨基酶等 |
腎及泌尿功能檢查 |
腎絲球濾過率、肌酸酐、尿素氮 |
血液組成 |
血糖、白血球、紅血球、血紅素、血球容積、血小板等。 |
心肺功能 |
胸部X光/超音波檢查
血脂(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
|
(以上表格皆為參考,實際檢查內容以醫師專業判斷為主。)
以上為推薦40歲以後每年必做的基礎健康檢查項目,若為40歲以下且有預算限制,可以考慮2年進行一次基礎健康檢查。不過,由於每個人的家族史(基因)、年齡與性別、生活習慣與近期身體狀況都不同,需要著重的健康檢查項目也不同。因此,基礎健康檢查項目可以作為參考基準,與個管師或家醫科醫師討論過後,再增加或減少額外的項目。
依據年齡、性別選擇
不同的年齡罹患疾病的風險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密切注意自己現在的年齡階段,依據相應的風險進行項目選擇
40歲以下:以預防疾病為健檢目標
此時癌症與慢性病的患病機率較低,但仍然需要及早開始追蹤自己的健康狀況並即時調整生活習慣,可以依據家族病史進行每3-4年1次的追蹤。40-55歲:以及早發現疾病為目標
此時癌症與慢性病的患病機率逐漸增加,可以依據家族病史進行每1-2年1次的追蹤。55-70歲:以監測癌症、腦血管及心血管疾病為目標
此時癌症、腦血管及心血管等疾病的患病機率較高,建議進行每年1次的全面性追蹤。70歲以上:以監測骨質密度、失智症為目標
此時除了癌症與慢性病以外,可以將重點放在骨質密度與失智症的監測上,以穩定生活品質為健檢目標,可在每年健檢中加入骨質密度篩檢、腦部磁振造影等項目女性:癌症與骨質密度檢測
30歲後可開始進行乳房超音波、子宮頸癌抹片以及卵巢腫瘤標記追蹤。
停經後(約50歲後)可以提早進行骨質密度篩檢。男性:癌症檢測
50歲後可以定期進行攝護腺超音波、腫瘤標記追蹤。
依據家族史、生活習慣選擇
家族史與生活習慣是決定一個人患病風險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選擇健康檢查項目的重要依據。
類別 | 類別細項 | 健康檢查項目 |
家族史 | 癌症家族史 | 血液癌症腫瘤標記檢測、高階影像檢查、抹片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內視鏡等 |
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 | 心電圖、胸部X光及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腦部磁振造影 | |
失智症家族史 | 免疫磁減量檢測(IMR) | |
生活習慣 | 吸菸 | 肺部X光及電腦斷層掃描 |
飲酒、熬夜 | 肝功能血液檢查、肝癌腫瘤標記、肝炎篩檢、腹部超音波 | |
檳榔 | 口腔黏膜檢查 | |
長期外食 | 腸胃道內視鏡、血脂檢驗、腹部超音波 |
依據健檢目的、過去檢查結果選擇
在選擇健康檢查項目時可從過去報告中關注曾經出現的異常項目,持續追蹤以確保穩定。其次,根據健檢目的,如婚前、孕前、工作或駕照檢查,選擇相應套餐並加選個人需求內容。除此之外,也要考慮近期身體的狀況,如體重是否有大幅變動、長期頭痛、嗜睡等等問題。
身體長期不舒服,做健康檢查可以找出原因嗎?
當身體有明確不舒服的地方,可以考慮直接去相應的科別掛號直接就診。若是無法明確感受病灶,可以進行全身健康檢查,有可能可以找到,然而,雖然健康檢查可早期發現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但無法找出所有疾病原因。若健康檢查未找出原因,可能因疾病尚在早期、性質隱匿、檢查不全面等。黃冠智醫師建議持續就醫,進行更深入檢查。
身體長期不舒服,健檢項目怎麼選?
身體不舒服症狀 | 推薦健檢項目 | 建議掛號科別 |
常常感冒 | 免疫系統檢查 | 過敏免疫風濕科 |
心口痛 | 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胃鏡 | 心臟內科、一般內科 |
乳房硬塊 | 乳房超音波 | 一般外科、乳房外科 |
長期頭痛 | 腦部磁振造影 | 一般內科、神經科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疲勞、發燒 | 甲狀腺檢查 | 一般內科、內分泌科 |
長期失眠 | 自律神經檢查、身心科就診 | 身心科、神經科 |
家人有癌症病史,健檢項目怎麼選?
家人若有癌症病史,黃冠智醫師提醒大家可以在家人罹病年齡的前十年開始密切追蹤。據110年國民健康署統計,110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早於60歲前的癌症為:口腔癌59歲、乳癌57歲、甲狀腺癌50歲。因此,一般而言在50歲開始,可以進行一年一次的癌症篩檢追縱,有家族病史的話,可以在40歲就開始進行2-3年一次的篩檢。
健檢項目 | 檢測目標疾病 |
血液癌症腫瘤標記檢測 | 各類癌症 |
高階影像檢查 | 各類癌症 |
抹片檢查 | 子宮頸癌 |
糞便潛血檢查 | 大腸癌 |
內視鏡 | 胃癌、大腸癌 |
哪些成人全身健康檢查項目不能常做?
一般來說,以下成人全身健康檢查項目不建議常做(一年做超過3次):
X光檢查:過度暴露在輻射下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根據台灣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一般人每兩年接受一次胸部X光檢查即可;高危險族群(例如:有肺癌家族史、吸菸者)則可依醫師指示增加檢查頻率。
電腦斷層掃描(CT):CT檢查也會暴露在輻射下,因此不建議常做。除非有特殊需求,否則一般不建議太頻繁進行CT檢查。
成人全身健康檢查錢不夠怎麼辦?
健康檢查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之一,但並非必須在一年內完成所有項目。可以通過分散做檢查來有效管理預算,例如在今年和明年進行部分檢查,並將成本較高的項目每隔幾年進行一次。這樣不僅可以保持身體健康,還能有效控制檢查費用。
成人全身健康檢查報告有紅字怎麼辦?
健康檢查結束當天,通常會有醫師針對報告進行說明。這時,黃冠智醫師提醒大家切記一定要向醫師詢問清楚報告中需要注意的優先順序。因為健康檢查結果顯示紅字,並不代表每一項都需要馬上追蹤,因此瞭解報告上的輕重緩急是面對健康檢查結果的首要之務。
詢問完醫師後,依照醫師的指示進行複診與追蹤,並且調整生活方式,包括飲食、運動和壓力管理等,才不會浪費檢查費用。
在 PinMed 上找到優良的全身健康檢查診所
成人健檢項目常見問題
Q:40歲以下成人健檢項目怎麼選?
A:以預防疾病為健檢目標
此時癌症與慢性病的患病機率較低,但仍然需要及早開始追蹤自己的健康狀況並即時調整生活習慣,可以依據家族病史進行每3-4年1次的追蹤。
Q:40-55歲成人健檢項目怎麼選?
A:以及早發現疾病為目標
此時癌症與慢性病的患病機率逐漸增加,可以依據家族病史進行每1-2年1次的追蹤。
Q:55-70歲成人健檢項目怎麼選?
A:以監測癌症、腦血管及心血管疾病為目標
此時癌症、腦血管及心血管等疾病的患病機率較高,建議進行每年1次的全面性追蹤。
一支iphone 要三萬,健康檢查少於三萬就能幫你買到健康,超級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