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全身健康檢查項目五花八門,我應該如何挑選健檢項目?幾歲要開始? PinMed 邀請 家齡診所 耳鼻喉科 孫強醫師 分享健康檢查選擇指南,讓你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健檢院所!
為什麼要做健康檢查?
健康檢查其實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含勞工體檢、公務人員體檢、婚前健檢、成人全身健檢等。以上不同類型的健康檢查目的略有不同,本文以「成人全身健檢」為主要討論標的,因為成人全身健檢包含的項目較廣,與所有其他種健檢的項目重疊較多,較具代表性。
那麼,究竟為什麼要做健康檢查呢?
一、及早發現癌症、慢性病,存活率大幅提升
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 762人。然而,越早期發現癌症,多數情況下存活率將大幅提升。根據國民健康署105年至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女性乳癌在早期(0+1)期的5年存活率更接近100%,但到了第4期,存活率跌至約36%;台灣財團法人癌症基金會的資料顯示,男性攝護腺癌早期五年疾病特異存活率可達到95%以上,但若為第4期,存活率則降至80%。
因此,孫強醫師強調,藉由定期的健康檢查,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發現疾病的存在,在疾病早期就開始治療,大幅提高自己的存活率。
二、及時改善生活習慣,預防疾病發生
許多疾病並非短時間造成,而跟工作環境、飲食與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關聯。健康檢查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身體哪些部分已經瀕臨危險,及時調整生活習慣與環境,來延緩、避免嚴重的疾病發生。
我怎麼知道自己需要自費健康檢查?幾歲開始比較好?
健康檢查除了符合國民健康署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以及「五癌篩檢」以外,大部分皆須自費,因此許多民眾會因為費用而卻步。
然而,孫強醫師分享在以下情形發生的時候,建議至少進行基礎的成人全身健康檢查。
- 40歲以上成人
- 有慢性病、癌症等家族病史,並從未接受過健康檢查者
- 不良生活型態,如吸菸、飲酒過量、作息長期混亂及飲食不均等
- 特殊工作環境,如工作需長期接觸化學物質、粉塵、油煙以及勞力密集產業等
- 自我觀察身體已有病徵,對自身健康有疑慮者
但是,並不是說只有以上狀況出現才要進行健康檢查。因為每個人的遺傳基因、生活習慣都不同,面對每個疾病的風險也不同。因此,可以在預算許可的情況下,盡快進行一次健康檢查,了解自己是否為某些疾病的高風險族群,並依照專業建議規劃未來健康檢查的頻率與項目。
健康檢查多久做一次?兩年一次夠嗎?
孫強醫師強調成人全身健康檢查的頻率,應以自身體狀況、年齡與家族史等因素而定,因此健檢的項目與頻率是非常個人化的。
以平均值作為參考,30歲後開始可以進行較規律的健康檢查,約為3-5年一次,40歲過後可改為1-3年一次,60歲以上則考慮每年進行一次。
若預算許可,可以考慮先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再依據檢查結果規劃未來的檢查頻率與項目,會最為理想。
身體不舒服但不知道原因,該做健康檢查嗎?
若身體已明顯有不舒服的情形發生,建議先以直接掛號就醫為優先選擇。若沒有頭緒可以掛哪科,可以先找家醫科就診,由家醫科醫師協助判斷與轉診。
健康檢查項目表有哪幾種?我要怎麼選?
成人全身健康檢查的項目有很多,可以分為「基本款」與「加購款」來理解。
基本款通常包含一般身體與理學檢查、血液、尿液、糞便、X光檢查。加購款包含內視鏡、超音波、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正子造影。
檢查類別 | 檢查細項 | 檢查目的 |
一般身體與理學檢查 | 身高、體重、體脂、血壓、視力、聽力及醫師問診、聽診及觸診等。 | 建立身體基本數據、進行一般性基礎檢查,例如檢查是否有不明腫塊。 |
抽血檢查 | 紅血球、白血球、、血脂、空腹血糖、肌酸酐、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計算、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GOT、GPT、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C型肝炎抗體(anti-HCV)等 | 抽血檢查可分為檢測血液組成以及其他特定追蹤指標。血液組成檢測有無貧血、免疫異常等問題;其他特定指標作用各有不同,例如總膽固醇可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GOT及GPT則與肝病有關。 |
尿液檢查 | 尿液外觀、尿酸、尿蛋白、尿潛血等 | 檢驗腎臟功能、泌尿道感染、糖尿病及結石等 |
糞便檢查 | 外觀及顯微鏡檢查、糞便免疫法潛血檢查 | 檢驗消化道功能等 |
X光檢查 | 身體各部位X光攝影,例如骨質密度、肺部、胸部、腹部等 | 檢查身體內部臟器、骨骼等是否有異常狀況。如骨折、腫瘤、肺結核、肺炎、肋膜積水、支氣管擴張、心臟肥大、肺腫瘤、脊椎側彎等。 |
內視鏡 | 胃鏡、大腸鏡、腹腔鏡及膀胱鏡等。 | 檢查臟器內部是否有腫瘤、出血等問題,也可將組織切片出來進行化驗 |
超音波 | 上、下腹部超音波、心臟超音波、頸部動脈超音波 等 | 檢查臟器內部是否有形狀及功能異常,例如:結石、腫瘤、肝硬化、脂肪肝、心臟閉鎖不全等 |
電腦斷層(CT) | 身體各部位電腦斷層影像 | 檢查身體各部位是否有形狀及功能異常,例如:動脈鈣化、腫瘤、發炎性或損傷性疾病 |
磁振造影(MRI) | 身體各部位磁振造影影像 | 檢查身體各部位是否有形狀及功能異常,特別可提供腦部清晰影像,檢查如腦血管狹窄硬化阻塞、腦瘤、血管瘤、腦萎縮、腦實質病變等問題 |
正子造影 | 全身正子造影影像 | 檢測全身是否有癌症發生 |
健康檢查項目如此多,到底該怎麼選擇呢?孫強醫師表示可以參考以下四點進行項目選擇的依據:
1.依照家族病史與過往檢查報告
健康檢查項目選擇極為個人化,建議可依照家族病史、過往健檢報告找出自己是哪些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再選擇相應的檢查項目。
2.依照檢查目的選擇
現在有提供健康檢查服務的院所,會推出各種套組,可以依據自己想加強的目的來選擇,如「防癌套組」、「婦科套組」、「基因風險套組」等。
3.諮詢院所個案管理師
如果是第一次做檢查,或者毫無頭緒,可以先諮詢院所的健康檢查個案管理師,藉由問卷、家族史訪問等方式,為你提供專業的建議。
4.依據預算選擇
可依據自己當前預算,與個管師討論合理的項目配置。
健康檢查要選醫院還是診所?
健康檢查的院所通常可以分為醫院、健檢診所(健康檢查中心)兩種。要如何選擇,可以參考以下原則:
院所類別 | 優點 | 缺點 |
醫院 | 1.配備高階影像檢查 2.可直接轉診 | 1.人流較多,等待時間較長 |
健檢診所 | 1.專門為健檢成立,專人精緻化服務 | 1.高階影像檢查需至醫院進行 |
因此,孫強醫師分享可以針對自己想進行的項目、生活便利度、服務要求等因素來選擇醫院或者健檢診所。
健康檢查要掛哪一科?
自費成人健康檢查可以直接連絡醫院的健康檢查中心,或者健檢診所進行。在去健檢院所之前,也可以尋求家醫科,或者平時常看診的診所,諮詢健檢項目建議。若是想參與國民衛生署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可以在特約院所掛號「家醫科」進行看診。
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檢查診所或醫院?
選擇健康檢查院所時,可以參考以下條件:
- 院所是否可進行想做的健檢項目?
- 院所是否提供適合自己的健檢項目推薦?
- 交通是否便利?
- 就職單位是否有配合補助?
- 預算是否符合院所報價?
- 是否有醫師總評?
- 是否有個案管理師?健檢後服務是否完善?
- 隱私性是否符合期待?
在 PinMed 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檢查診所或醫院
健康檢查常見問題
Q:健檢多久拿到報告?可以急件處理嗎?
某些院所的勞工健檢可以加價轉成急件,但大部分的自費全身健康檢查沒有急件服務。
Q:健康檢查後需要複診,一定要在同一間醫院就診嗎?
不一定。可以自行想複診的院所,再自行掛號就診即可。但通常若新院所沒有與原健檢院所合作,可能會需要重新進行相關檢驗,因為健檢報告不一定會在健保系統中顯示。
Q:健康檢查需要特別挑醫生嗎?
若專案包含醫師總評,則醫師會針對健康檢查的報告向患者進行解說,但並不會進行立即的治療,因此無需特別挑選醫師。
Q:健康檢查後保保險會變貴嗎?
有可能。健康檢查後,根據檢測結果,想要保新的保險有可能會導致保費有不同的調整(但舊有保險不會改變)。但千萬不可因保費可能會變動,而完全不做健康檢查,忽視自己的健康。
你今年健康檢查了嗎?趕快成為自己健康的守護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