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將會越來越多,而其中肌少症就是長輩常見的症頭。常因身體機能下降、肌肉無力,導致他們走路變慢、容易跌到。想了解肌少症有什麼的症狀、徵兆、潛在問題?運動、飲食如何改善肌少症?等等問題都在文章裡找得到。

目錄

肌少症是什麼?年齡漸長,肌肉無力難行走!

肌少症定義:

根據台大醫院的定義,肌少症就是65歲以上,有肌肉量變少及肌肉表現有問題的老年人,因此與年輕人的肌肉量變少屬於兩回事。肌少症患者因肌肉流失、肌力減少下,影響到日常生活中各項行為,包括走路、提重物等。

 

肌肉量隨年齡增長而流失:

人類的骨骼及肌肉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流失退化,根據屏東縣政府衛生局的資訊,當人踏入40歲,肌肉量會以每十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而70歲後肌肉量更會以每十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

 

肌少症盛行率:

在高齡化社會的台灣,老年人口數量龐大,肌少症的盛行率也相對較高。透過奇美醫院所提供的數據,肌少症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20-25%,而南台灣地區年長者肌少症的盛行率更高達40%。

肌少症症狀有哪些?這幾類人屬高危一族!

肌少症症狀:

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的資訊,常見的肌少症初期症狀包括以下6種:

  • 握力變差:

手臀或大腿變細、肌肉變得鬆散,常常在生活中用力時都會出現問題,如拿不起5公斤的重物、提不起購物袋或菜籃、瓶蓋轉不開或擰不動毛巾等

 

  • 走路速度變慢:

室內平地走路狀得緩慢,6米路程步行時間超過8秒

 

  • 位移困難:

從座椅上站起來困難,需要撐著扶手才能完成

 

  • 爬樓梯出現困難:

沒辦法輕易上下10階樓梯

 

  • 反覆跌到:

走路容易跌到,過去一年曾出現跌倒2次以上

 

  • 體重減輕:

近半年來體重原因不明地減輕了自身體重的5%

 

肌少症高風險因子:

肌少症台灣的平均好發年齡為62.5歲,而其中有8項高風險因子較容易引致肌少症。

  1. 65歲以上長者
  2. 營養不足者
  3. 非預期性體重減輕者
  4. 缺乏運動
  5. 長期臥床
  6. 糖尿病患者
  7. 阻塞性肺部疾病
  8. 心臟疾病
肌少症症狀

肌少症成因是什麼?如何作簡易檢測?

肌少症的成因與身體機能下降息息相關,包括老化、活動力下降、疾病、營養不良等。如果自己或身邊親友有上述的跡象,可以參考以下文章裡的兩種方法,初步篩檢肌少症風險:


(閱讀更多:走路變慢、常跌倒,小心肌少症徵兆!小腿圍快速測 飲食補充3種營養素改善

肌少症如何改善?靠著運動、營養品、飲食有效對抗

預防肌少症運動:

根據臺中榮民總醫院的資訊,有效的運動可以預防或改善肌少症。藉由運動以增加肌肉質與量是最直接的方法,其中以下肌力訓練最為適合:

  1. 舉啞鈴
  2. 拉彈力繩
  3. 上健身房
  4. 伏地挺身
  5. 仰臥起坐
  6. 深蹲
  7. 爬樓梯

快走、跑步、游泳、腳踏車、有氧舞蹈等有氧運動雖然對肌力鍛鍊幫助不大,但對提高心肺功能有非常大的效益。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到,若要改善肌少症,需要遵從「運動333原則」,即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持續30分鐘、每次運動後的心跳速率須達到130下,也建議維持運動習慣至少6個月。

 

預防肌少症飲食:

想要改善肌少症,必須營養與運動雙管齊下,根據衛福部臺北醫院的資訊,充分的營養攝取對強化肌力很有幫助,而蛋白質補充尤為重要。建議每公斤體重應該攝取1-1.2克的蛋白質,良好的蛋白質有:

  1. 乳製品
  2. 乳清
  3. 雞蛋
  4. 瘦肉
  5. 牛肉
  6. 黃豆

 

補充營養品預防肌少症:

當然單純攝取蛋白質是並不足夠的,需要結合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才能更有效增加肌力。根據長庚醫院的資訊,補充維生素D可減緩肌肉流失,對肌力增加有幫助,如:鮭魚、鯖魚、蛋類、乳製品等都富含維生素D。


此外,維生素B12、葉酸和鋅等對肌肉生成都很有幫助,若日常肉食中攝取不足,也可透過額外的營養補充劑作補充,但還是以日常飲食為主,營養補充劑為輔。

肌少症症狀

隨著年齡漸長,老年人的肌肉質與量開始會流失,日常生活中維持運動的習慣,保持均衡的飲食,能有助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