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聽過亞斯伯格症嗎?這個症候群的重要特徵是會出現人際互動上的障礙,在與人應對時,比較不清楚如何表達和觀察他人的情緒,有部分的症狀和自閉症類似,容易造成大家混淆,關於它的由來以及治療方式,讓我們一起來暸解吧!

目錄

亞斯伯格症緣起

此一名稱的由來為維也納的小兒科醫師漢斯亞斯伯格 (Hans Asperger) ,他於1944年提出的博士論文中提到,有四位在語言、社會和認知表現都和一般兒童不一樣的男孩,他把這樣症狀的孩子歸類在自閉式的精神異常,因為語言的緣故,剛開始這篇論文並沒有受到注意。

 

1981年,羅娜.吳引 (Lorna Wing) 引用亞斯伯格的名稱,並整理發表相關的臨床個案,內容描述一群孩童及成年人,在幼年時有自閉症的特質,到了成年後發展出流利的語言能力,但在溝通和社交上仍有明顯困難,亞斯伯格症因而得名。

 

我國已於2013年五月,將亞斯伯格症候群更名為自閉症類群疾患

亞斯伯格症診斷三特質 與自閉症差別在這!

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資料,亞斯柏格症的診斷主要分為三個面向:

 

人際互動

在與他人互動時,眼神通常不會注視對方,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較難拿捏人際上的份際。在和同儕互動時,有固定的交友圈,但不擅長彼此間界線與熟悉度的拿捏,較難遵守社會的體制及融入群體。

 

語言溝通

相較自閉症來說,亞斯伯格症患者有較好的語言溝通能力,但在負面、自我中心的影響下,講出來的話較直接,對於玩笑的辨識程度低,能輕易的與他人訴說心事。

 

特殊行為

他們的興趣特殊,或有著異於常人的喜好,對於沒有興趣的事務很難產生引發動機。生活習慣固定,知覺系統靈敏,能輕易發現微小的變化,善惡道德標準分明。

 

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通常容易用負面情緒思考,不易忍受困難和挫折,情緒表現明顯,因此在入學後能輕易的引起老師注意。學齡前的亞斯伯格症孩子喜歡自己玩樂與學習,但也因為情緒表現直接的關係,在糾正同儕錯誤的過程容易引起反感,也導致人際關係不佳或長期受到霸凌。

亞斯伯格症

亞斯伯格症狀有哪些?彈性很重要

亞斯伯格症的臨床症狀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分別是1981年由羅娜吳引醫師所提出,以及1943年亞斯伯格醫師所歸納的症狀兩個形式。

 

羅娜吳引

  • 缺少同理心
  • 天真、不恰當的行為
  • 欠缺交友行為
  • 重複、艱深的言詞
  • 除語言能力外的溝通障礙
  • 對特定事物具濃厚興趣
  • 不協調的感官與行動能力



亞斯伯格

  • 興趣與喜好較為侷限刻板,「強度」或「對象」兩者至少有一項為異常
  • 無彈性地固執於特定的常規或儀式行為,通常不具功能性
  • 持續專注於物體的一部份
  • 刻板而重複的身體動作

 

透過以上症狀的描述,可以發現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的症狀有諸多相似,兩者主要的差距在於亞斯伯格症對智力和語言的發展並無明顯缺陷,但對於語意的理解與現實仍有出入,容易造成錯誤的解讀。亞斯伯格症的孩子較願意與他人溝通、表達自我,但因為不擅於表達,偏向單向溝通,察言觀色的能力差,也直接的反應在人際關係上。


*山豆小提醒:上述症狀僅供簡易檢核,是否具有亞斯伯格症,仍應以醫師的診斷為主呦!

亞斯伯格症
圖片來源:Freepik

亞斯伯格症可以治療嗎?從行為改變著手

目前在醫學上,沒有針對亞斯伯格症的藥物,主要都是從行為治療及分析為主,可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社會行為

父母利用情境教導孩子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他們的世界中不易拿捏模糊的規範,當他們在練習過程中出錯時,學習著如何將心比心。在學校時的時候,能利用表現較好的同學作為楷模,並安排同學充當保護者的角色,遇到困難時才能立馬排除,特別是中間的下課時間,通常有較多的狀況與變數,師長除了安排保護者外也應尊重孩子獨處的意願。

 

語言表達

亞斯伯格症孩子主要的語言問題是合宜性,他們不擅長語意的理解與運用,因此主要的目標在於讓他們學習場合與語言的搭配,並學習以同理心察言觀色,包括音調的抑揚頓挫及話語的停頓,訓練他們精確表達語意的能力。

 

情緒

缺乏同理心是亞斯伯格症患者早期的症狀之一,他們不擅於察覺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在與他人互動的時候缺乏預期的情緒反應,也就降低了其他人與他互動的意願。建議從認識情緒做起,讓他們學習情緒與圖像的搭配,在理解的過程中豐富相關的字彙,往後遇到類似的情緒狀況時,能更生動的描述自己的感受,提升溝通的品質。

 

認知

人的思維影響到行為表現,除了培養他們描述感受外,也要進一步讓他們知道,他人的想法是與自己的行為有關的,亞斯伯格症的孩子通常有著不錯的背誦和閱讀能力,但對於進一步延伸及思考的彈性較為不足,無法將所學習的知識靈活的應用在生活中,家長或照顧者可以觀察孩子缺乏的部分,找尋可以從旁協助的方式。

亞斯伯格症的患者需要比較多的耐心和照護,多給身邊的他們一些鼓勵吧!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