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2-03-08
相信許多人從小就覺得牙醫是件很可怕的事,非要等到牙痛到受不了,或是得花大錢做治療才後悔不及,但仔細想想牙齒是我們每天說話、吃飯都會用到的人體組織,許多人卻跟「牙齒構造」很不熟,常聽到的象牙質、琺瑯質分別位於哪邊,臼齒到底是在哪,有關牙齒的位置與編號,今天就讓我們好好理解吧!

目錄

放大鏡看一看!牙齒構造與剖面圖

牙齒構造

牙齒從外觀來粗略分,可以分成「牙冠」以及我們看不到的「牙根」,總體來說是由琺瑯質、象牙質、牙隨跟牙周組織所形成。

很多人都會好奇「牙齒是一種骨頭嗎?」雖然構造看起來和骨骼相似,但不生產紅血球,也沒有關節,因此牙齒不是骨頭,接下來我們從剖面最外層,往內依序進行介紹牙齒構造與功能。

琺瑯質:人體最堅硬的組織

位在牙冠最外層,主要由礦物質鈣、磷等所組成,一般呈現透明或乳白色,可說是牙齒的防護盾,一但被破壞,或是流失、受損,發生所謂的蛀牙初階情形,雖然還不會痛,但已經不知不覺讓牙齒暴露在危險中!

象牙質:含有許多末梢神經

也稱牙本質,位在牙冠第二層,通常成淡黃色,硬度比較軟,被琺瑯質保護覆蓋,象牙質的天然色澤,深淺與否也會影響牙齒外觀的顏色,裡頭佈滿連接牙髓的末梢神經,因此蛀牙如果來到這裡,讓象牙質外露,就會開始出現蛀牙酸痛感!

牙髓腔:牙齒的心臟

俗稱牙隨,充滿神經、血管、結締組織等,負責供應牙齒的營養,傳達牙齒的訊息等,我們常聽到的抽神經、根管治療,就是蛀牙很深時,必須把牙髓腔打開,注入藥物清洗、填補等,但即使神經被抽除,術後還是會感到脹痛,且根管治療成功率非百分百,如果不想經歷這種痛苦,記得不要讓蛀牙深入到牙髓腔。

牙齦:常被忽略的關鍵

俗稱牙肉,負責對抗咬合以及外來刺激,除了牙齒外,牙齦也會受到蛀牙病毒感染,健康的牙齦是粉紅色,底下是牙槽骨,但如果發紅、流血,就要留意是否為牙周病前兆,萎縮的牙齦會讓牙根暴露,容易使牙齒搖搖欲墜。

牙周膜:牙齒緩衝器

位在我們看不到的牙根,負責連結牙槽骨跟牙根外層的牙骨質,由鬆散結締組織所形成的肉質組織之,讓牙齒能承受日常咀嚼的外力,也是牙齒的緩衝器,

齒槽骨:牙齒的地基

也稱作齒槽骨,支撐牙齒的骨骼組織,也是我們面臨「植牙」時必須考量的關鍵,如果長期缺牙、牙周病一直往下深入,或是長期使用不合的假牙,也會讓齒槽骨流失,讓牙齒一顆顆鬆落,進而影響外觀,治療方式有鼻竇增高術等補骨手術。 

我們的的牙齒是怎麼組成的?種類、功用大不同

我們的一生中,總共會有兩副牙齒,共有20顆乳齒跟32顆恆齒,根據美國牙醫協會 (ADA) 資訊,多數人六歲以前會長的乳齒(乳牙),到12至13歲左右,乳牙掉落開始長恆齒,牙齒變得更加穩固,智齒則大約20歲左右長出。

成人牙齒數量有幾顆?牙齒位置名稱跟它的功用

常常聽到牙醫說第一、第二臼齒,到底指的是哪裡呢?從大家最熟知的門牙往口腔依序為側門牙、犬齒(通常會尖尖的),接著往內是第一小臼齒、第二小臼齒、第一大臼齒、第二大臼齒以及第三大臼齒(智齒),全部共有32顆恆齒。

 

  • 切斷食物:正中門齒、側門齒、犬齒
  • 磨碎食物:大小臼齒

恆齒生長順序

門牙

上排7-8歲

下排6-7歲

側門牙

上排8-9歲

下排7-8歲

犬齒

上排11-12歲

下排9-10歲

第一小臼齒

上排10-11歲

下排10-12歲

第二小臼齒

上排10-12歲

下排11-12歲

第一大臼齒

上、下排6-7歲

第二大臼齒

上排12-13歲

下排11-13歲

第三大臼齒(智齒)

上、下排17到21歲

牙齒除了幫助我們進食,對說話、發音也有重要的功用,也是臉部結構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把牙齒分類,大致分成門牙、犬齒、大小臼齒,分別切開、撕開以及磨碎食物。

牙齒構造

牙齒咬合、位置編號怎麼區分?

除了用第一、第二臼齒區別牙齒,牙醫師也會透過牙齒編號去辨識,我們也可以透過「健保快易通APP」門診紀錄看到自己的牙齒編號與狀況

一般來說牙醫採用FDI牙位表示法,把恆齒分成上、下、左、右四個象限,用阿拉伯數字1、2、3、4標示(乳牙則是5、6、7、8),從門牙到恆齒再依序編排成兩位數,例如11就代表恆齒右邊門牙。
牙科李宜昇醫師特別提醒,透過FDI牙位表示法可以清楚了解,代表每一顆牙齒都有他的功能跟重要性,長期缺牙後會影響我們的咀嚼、咬合跟鄰近牙齒,當你想植牙補救時,還得先補骨、補肉外或矯正治療,療程拖得更長!

恆牙牙齒編號

右上

左上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右下

左下

乳牙牙齒編號

右上

左上

   

55

54

53

52

51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71

72

73

74

75

   

右下

左下

 

我的牙齒排列正常嗎?五大牙齒咬合問題

牙齒是骨頭一般來說上排牙齒會比下排牙齒凸出來,並且排列整齊。只要牙齒,有以下列出5種常見情形,就是咬合不正的範疇囉!

 

1. 深咬

指的是上排牙齒原應覆蓋下排牙齒一點點,卻覆蓋了超過1/3範圍

 

2. 開咬

若是後排牙齒咬緊時,前排牙齒無法閉合,即為開咬。 

 

3. 前牙反咬

正常的咬合上排牙齒應在下排牙齒外側,但若呈現相反情況,即為前牙反咬,也就是為人熟知的戽斗。

 

4. 上下顎前凸

上下顎的牙齒比起正常顎骨更向前突凸,容易形成暴牙或是小下巴的外觀。

 

5. 牙齒排列不整齊

如果牙齒排列壅擠的話,或是齒間空隙過大,也都是咬合不正的一種。

 

延伸閱讀|咬合不正不只臉歪!還會消化不良?改變顏值從「齒」開始

看完這些,相信你更加了解自己的牙齒了!今天你學到哪些新知識呢?趕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