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AD)是一種慢性的皮膚發炎,通常好發於嬰兒、兒童時期,主要表現為皮膚搔癢、乾燥、結痂、變厚等,常合併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病史。全球患病率約為7.8%,台灣的患病率約在4.1~6.1%之間。
為什麼我會得異位性皮膚炎?原因多為遺傳、過敏體質導致
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很多,目前大都認為和遺傳、免疫與環境因素相關。
- 基因遺傳:
父母帶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基因,並遺傳給了小孩。研究顯示,父母一方有異位性皮膚炎,小孩同樣也有的風險會增加2~3倍;如果雙方都有,小孩的風險會是3~5倍。 - 免疫原因:
由於免疫失調,出現過敏體質,血液中IgE(E型免疫球蛋白)增高。
- 環境因素:
有過敏體質,又接觸到過敏原(如塵蟎、食物)等,誘發異位性皮膚炎。
什麼叫「異位性」? 氣喘、過敏「三部曲」陸續出現
異位性皮膚炎不止累及皮膚,還容易合併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症狀,因此稱為「異位性」皮膚炎。這些症狀會隨著年齡增大陸續出現:小朋友可能先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等年齡稍大一些時,則出現氣喘和過敏性鼻炎。這種現象又稱為「過敏三部曲」(Allergic March)。
我得的是異位性皮膚炎嗎?各時期症狀特徵、照片
依照發作時間,可將異位性皮膚炎分為急性、亞急性期和慢性期;根據年齡,又可以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根據統計,約60%的病例會在一歲時發病,近85%的病例會在五歲前發病。
嬰兒期(0~2歲)
好發部位:臉、頭皮、四肢外側
皮膚狀況:多以急性發炎為主。皮膚出現紅色丘疹,有明顯的組織液滲出(俗稱流水、流湯),出現水泡、脫屑、結痂,伴隨極度搔癢。嚴重時,出現金黃色的淺痂,可能合併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一般來說,到了童年後期後會逐漸好轉,不過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能持續發展。
兒童期(2~16歲)
好發部位:脖子、四肢關節內側
皮膚狀況:多以亞急性為主。皮膚仍有淡紅色丘疹,但組織液滲出減少,轉為皮膚乾燥、脱屑,可能出現色素沈著。仍然會搔癢,且由於反覆搔抓,皮膚可能增厚、苔蘚化。所謂苔蘚化,是指皮膚由於反覆搔抓、破損,讓皮膚局部變厚變硬。
顏瑄醫師提到,由於皮膚搔癢,小朋友會不自主搔抓,造成破皮流血、感染,讓皮膚的屏障更減弱,更容易再加重異位性皮膚炎,造成癢→抓→病情加重→更癢的惡性循環。
成人期(16歲以上)
好發部位:四肢關節屈側,少數可累及脖子、臉部、手部。多以局部、小範圍為主。
皮膚狀況:以慢性發炎為主。皮膚發白、乾燥,伴隨搔癢,偶爾出現組織液滲出。由於長期搔抓、反覆發炎,皮膚會增厚和苔蘚化。成人的表現有時比較不典型,例如病灶呈現圓形、出現水泡等,和其他的皮膚疾病類似,如果不經由醫師判斷則容易混淆。
成人的異位性皮膚炎可能從小時候一路發展而來,但也有約1/4的患者,是在成人期直接出現症狀。
為了診斷異位性皮膚炎,醫師會做什麼檢查?
對於典型的異位性皮膚炎,醫師透過查看病灶、詢問病史就能做出診斷。只要符合以下診斷標準中的3個主要條件,再配上3個次要條件,就可以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
「那麼請問醫師,既然異位性皮膚炎和過敏有關,會需要抽血檢查過敏指數,或進行過敏原檢測嗎?」
顏瑄醫師表示,因為診斷條件有很多種,不用抽血檢查IgE(過敏指數)、不用做過敏原檢測,也能診斷出異位性皮膚炎!有出現過敏症狀、想要深入治療過敏時,才需要進行檢測。
這些疾病和異位性皮膚炎超像!醫師:有些需要顯微鏡才能鑑別
不過,也有時候異位性皮膚炎沒有這麼典型,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下面來介紹一些和異位性皮膚炎相似的疾病:
- 疥蟲感染
同樣是發紅、發癢,不過病灶位置較常出現在身體「軟」的地方,例如腋下、胯下、手指縫等。疥蟲具有傳染性,常見與安養院、醫院中群聚感染有關。因此,如果有去過安養院、接觸到安養院中的人(如爺爺奶奶、看護),或家庭中有人同時出現症狀,就需要懷疑是不是疥蟲感染。
- 黴菌感染
典型的病灶呈現圓形,同樣會皮膚發紅、發癢。如果難以鑑別,醫師會取一點點病灶上的皮膚碎屑,去顯微鏡下檢查。顏瑄醫師提醒,如果使用類固醇藥膏(異位性皮膚炎的用藥)擦黴菌感染,一開始可能會稍微好轉,但之後會逐漸惡化、變得更不典型,讓醫師更難診斷。因此,不建議大家自己去買藥膏擦,還是要去診所檢查喔!
異位性皮膚炎會痊癒嗎?可以做醫美、雷射恢復嗎?醫師詳解常見問題
異位性皮膚炎會傳染嗎?
不會喔!這個疾病是基因、過敏體質導致的,並不是受到病原菌感染,因此不具有傳染性。不過,如果管理不當,在異位性皮膚炎的基礎上繼發感染,這個時候才可能有傳染性。
我有沒有可能根治異位性皮膚炎,再也不復發?
異位性皮膚炎畢竟是基因遺傳、過敏體質導致的,無法100%「根治」,但堅持治療可以做到長期無症狀、不復發,維持正常生活。
有研究顯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就算自覺皮膚正常,但如果將皮膚拿到顯微鏡下觀察,還是可以看到炎性細胞聚集,和正常的皮膚仍然不一樣。但患者這時並沒有產生症狀,生活也沒有受到影響。
至於復發,顏瑄醫師表示,根據一篇11萬人的回顧性研究, 約有20%的人在初次診斷的8年後有仍然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但在診斷的20年後,只有少於5%的人有。由此可知,異位性皮膚炎雖然在組織層面沒有辦法「根治」,但會隨著年齡增大逐漸好轉;而規律用藥、調整生活習慣,也可以降低復發率,並與之長期和平共存。
發作後皮膚變厚、變黑,可以做醫美、雷射變白嗎?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屏障相對脆弱,不適合一開始就用醫美治療。應該先遵循以下步驟漸進改善:
- 勤擦潤膚乳。做好保濕,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皮膚粗糙、增厚的問題。
- 防曬。讓皮膚至少不會越變越黑。
- 使用醫師開的藥膏。當發炎好了,異位性皮膚炎的色素沉澱有可能幾個月後自行消失。擦藥可能可以幫忙加速色素淡化。醫師會開具杜鵑花酸、苯二酚、A酸等藥膏,擦拭的時長約在數週~數月左右。
如果以上方式都嘗試過了,仍然有色素沈澱,才會需要用到醫美手段。因為黑色素沈澱在皮膚的較深處,一般會使用1064nm的雷射(如淨膚雷射、皮秒雷射等)。
不過,顏瑄醫師提醒大家,皮膚會變厚變黑,是由於長期搔抓,皮膚重複破損、癒合所導致的。因此最重要的是做到「不抓癢」,才能杜絕後續的症狀喔!
異位性皮膚炎怎麼治療?只能用藥膏嗎?根據嚴重程度,解析6類用藥
類固醇藥膏(TCS)
既然異位性皮膚炎是由「過敏、免疫功能過度活化」造成的「發炎」,這時外用類固醇就成了最好的幫手。類固醇的作用正是「抑制免疫」和「抗發炎」,也有血管收縮和抗皮膚變厚的效果。因此對於輕至中度的急性異位性皮膚炎,國際上最推薦的方法就是短期應用類固醇藥膏。
對於急性的病灶,會先使用強效的類固醇集中治療,通常每天擦1~2次,約1~2週就可以緩解。之後再轉用中弱效類固醇,或鈣磷調節劑維持治療,既能有效控制,也能避免長期、強效類固醇的副作用。
乳液、保濕劑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缺水乾燥,會加劇症狀惡化,所以不論嚴重程度,都需要使用潤膚劑(emollient)、保濕劑(moisturizer)。類固醇治療緩解後,擦乳液能夠減少後續類固醇的使用量。
在挑選乳液時,顏瑄醫師提醒大家兩個注意事項:
- 選擇無香料的乳液,成分表越單純越好,避免對其中成分過敏、發炎,反而造成病情惡化。如果實在擔心成分,也可以在醫療院所購買醫療等級的保濕敷料。
- 根據季節選擇乳液類型。夏天選擇質地輕盈的乳液、乳霜,冬天可以選擇保濕程度更佳的油膏、凡士林等。選擇擦得舒服、能堅持長時間擦的劑型才是關鍵。
鈣調磷酸酶抑制劑(TCI)
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同樣有抗發炎和抑制免疫的作用,但和炮火猛烈的類固醇不一樣,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效果比較溫和,主要用在慢性、維持期的治療。常見的藥物有普特皮®(他克莫司)和醫立妥®(匹美莫司)。
如果患病部位比較敏感(例如臉部、肛門、生殖器等),或者之前用過類固醇,但效果不好或出現副作用,在急性期時也會應用到鈣磷調節劑。
在剛開始應用鈣磷調節劑時,皮膚容易出現灼熱和瘙癢,不過通常過一陣子就會好轉,大家不必太過擔心!
PDE-4抑制劑
PDE-4(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是一種新型的小分子外用藥,透過抑制PDE4,減少細胞釋放發炎激素。常見的藥名為適健膚®,成分為Crisaborole。
適健膚®適用於3個月以上嬰幼兒的輕、中度異位性皮膚炎。適健膚®和TCI類似,長期使用不會有皮膚萎縮的問題,不過剛開始使用可能會出現灼熱、刺激,過一段時間就會好轉。目前適健膚®尚未納入健保,只有自費的選項。
光照治療
對於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應用紫外線照射皮膚,也有抑制免疫、抗發炎和止癢的作用。一般來説使用窄波紫外線B光(311nm),一星期照光至少2次,約1~2個月後開始看到效果,通常建議至少治療3個月以上。
免疫抑制劑
前面提到的三個方法都是局部外用藥,嘗試過後若仍無法有效控制,下一步就會應用全身性的治療。對於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使用全身的免疫抑制劑後的2~12周會起作用。常見的藥物有新體睦®(Cyclosporine)、滅殺除癌®(Methotrexate)、移護寧®(Azathioprine)。
生物製劑、小分子標靶藥物
生物製劑為杜避炎®,小分子標靶藥物為銳虎®、喜繽果®和愛滅炎®。
| Dupilumab 杜避炎® | Upadacitinib 銳虎® | Abrocitinib 喜繽果® | Baricitinib 愛滅炎® |
適用對象 |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 |||
藥物類型 | 生物製劑 | 小分子標靶藥物(JAK抑制劑) | ||
用藥頻率 | 每2周注射1劑 首次注射2劑 | 每日口服1次 | ||
起效速度 | 約2周 | 約1周 | 約1~1.5周 | 約3~6周 |
適用年齡 | 6個月以上 | 12歲以上 | 12歲以上 | 18歲以上 |
懷孕、哺乳 | 不可 | |||
優點 | 副作用較輕微 小孩、老人可使用 | 起效較快 | 不需打針 | |
副作用 | 注射部位反應 結膜炎、眼瞼炎 | 上呼吸道感染、長痘痘、單純疱疹 噁心、頭痛、血液指數異常(高膽固醇症) | ||
缺點 | 需每兩週打針 | 需要抽血檢查 | 目前無健保給付 需要抽血檢查 |
異位性皮膚炎用類固醇必知!會有後遺症嗎?自行停藥後果曝
類固醇是國際上推薦使用的一線藥物,根據診療指南,一般會採取短期、局部、外用的用藥方式,且依照嚴重程度選擇不同強度的類固醇。對於敏感、易吸收的部位(如眼部、陰部等)會小心選用類固醇,並控制使用的時間。
外用類固醇的副作用有皮膚變薄、變敏感;如果「長期大量塗抹」,副作用為類固醇酒糟(steroid rosacea)、長痘痘、容易瘀青、膚色變色等。長期、大量口服或注射類固醇,可能會導致「滿月臉、水牛背」等嚴重的後遺症,主要出現在嚴重的風濕免疫疾病患者。
至於異位性皮膚炎,大多是局部外用塗抹,而醫師也不會長期開具強效類固醇,因此遵照醫囑用藥,是不至於產生嚴重副作用的。
許多人會擔心類固醇很「危險」,因此自行減量,或是有一餐沒一餐的擦藥。其實這種作法才更容易產生問題!如果是處於急性期的異位性皮膚炎,醫師會使用強效的類固醇,在藥效、劑量都足夠的情況下,很快就能好轉。如果自己減量,會造成藥物濃度不夠,需要花上更久的時間才能控制,反而造成藥物用量更多,更容易產生副作用。
藥物名稱 | 成分 | ||
超強效 | 第一級 | 可立舒乳膏Clobetasol cream 0.05% | Clobetasol propionate |
強效 | 第二級 | 貝他每松軟膏Betamethasone ointment 0.05% 妥膚淨軟膏Topsym cream 0.05% | 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Fluocinonide |
中效 | 第三級 | 乃利爽 Nerisone fatty ointment 0.01% | Diflucortolone valerate |
第四級 | 皚膚美得乳膏Elomet cream 0.1% | Mometasone furoate | |
第五級 | 全佳膚乳膏Fluticosone cream 0.05% | Fluticasone propionate | |
弱效 | 第六級 | 可貝乳膏Cloba cream 0.05% | Clobetasone butyrate |
弱效 | 第七級 | 皮質醇軟膏Cort. S. ointment 1% | Hydrocortisone acetate |
除了藥物治療,日常習慣也很重要!醫師授4妙招
第一招:用拍打、冰敷取代抓癢
異位性皮膚炎之所以會惡化,有很大一部分是抓癢造成的!嚴重時,甚至可能把皮膚抓出一顆一顆的結節。顏瑄醫師建議,如果實在忍不住,必須要去弄他一下時,可以用拍打和冰敷取代抓癢。
第二招:流汗快速擦乾
炎熱、運動後流汗,建議更換衣服,或者用毛巾擦乾。盡量選擇棉質或者排汗、透氣的衣服,避免粗糙的材料摩擦皮膚。
第三招:正確挑選沐浴用品
顏瑄醫師表示,盡量選擇配料單純,無香精、無丙二酸(Propylene glycol)成分的沐浴露,避免對沐浴用品過敏。避免使用含有皂鹼的肥皂,洗澡時的水溫不要太燙。洗完澡後馬上擦上乳液保濕。
第四招:排解壓力
壓力、緊張的情緒也會誘發異位性皮膚炎!這就是爲什麽到了開學季、考試季,許多小朋友的異位性皮膚炎就會開始發作。也可能小時候沒有表現出異位性皮膚炎,但成年人後因爲工作壓力大,讓疾病在成人期才發作。因此,可以透過運動、聼音樂等方式疏解壓力,避免誘發異位性皮膚炎。
家長勿過度擔心,放手讓孩子負責
異位性皮膚炎並不是不可治療的疾病,只要好好配合醫囑,基本都能得到完整的控制。比起事必躬親,家長應訓練小朋友自己擦藥、吃藥,並教導小朋友建立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流汗後擦乾、不要待在太熱的環境等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照顧自己,才能維持長久不復發!
教你找對醫師!不只是皮膚科,中醫、心理治療也和異位性皮膚炎有關?
根據研究顯示,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群憂鬱、焦慮的比例升高,在社交方面表現容易退縮,也較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如果有這些狀況發生,可以尋求心理諮商所、身心科幫助。
中醫則是用調整體質的方式,改善異位性皮膚炎。顏瑄醫生建議,想選擇中醫的同時,還是建議繼續維持西醫治療。如果中斷西醫,會影響藥物健保給付規定;如果需要用到該種類藥物,停藥後必須從頭計算用藥時間,或者改爲自費治療,會比較可惜一些。
怎麼找醫師?
可以透過異位性皮膚炎病友會的熱點診所、友善門診、照光治療地圖搜尋;或者透過PinMed尋找附近的皮膚科診所、心理諮商所或中醫診所!
我朋友、家人得了異位性皮膚炎,我能做什麼?
文章前部分有提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較高的機率發生憂鬱、焦慮的症狀,這時親友的陪伴就非常重要!傾聽、陪伴,並提醒對方用藥、看診,一起度過疾病急性期。
不過,在面對親友患病時,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不自行買藥給對方,需要遵照醫囑,也不要推薦偏方噢!
異位性皮膚炎常見問題
Q: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嬰兒常見症狀為皮膚瘙癢、乾燥、流水、結痂;成人則常見為瘙癢、乾燥、皮膚增厚和苔蘚化。
Q:有哪些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方法?
主要為外用類固醇、鈣調磷酸酶抑制劑、PDE-4抑制劑、塗抹乳液、免疫抑制劑、光照治療、生物製劑、小分子標靶藥物。
Q:類固醇好可怕…我能不能自己減量呢?
如果自己減量,會造成藥物濃度不夠,需要花上更久的時間才能控制,反而造成藥物用量更多,更容易產生副作用。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和治療,你都搞懂了嗎?
參考資料
- UpToDate: Atopic dermatitis (eczema):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 UpToDate: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eczema)
- Wollenberg, A., Barbarot, S., Bieber, T., Christen-Zaech, S., Deleuran, M., … Fink-Wagner, A. (2018). Consensus-based European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atopic eczema (atopic dermatitis) in adults and children: part I.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32(5), 657–682.
- SPERGEL, J. (2003). Atopic dermatitis and the atopic march.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12(6), S118–S127. doi:10.1016/j.jaci.2003.09.033
- 2020年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異位性皮膚炎診療共識手冊
- 《異位性皮膚炎完全解析》,朱家瑜 (2019)
- 台大醫院皮膚部 異位性皮膚炎的類固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