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齡兒童都得過中耳炎,感覺耳朵痛痛、悶悶的,但不知道怎麼跟家長說,導致延誤治療。許多成年人的慢性中耳炎,都是源於小時候的急性中耳炎沒有治癒。避免中耳炎影響聽力,快來了解中耳炎是怎麼一回事。

目錄

中耳在哪裡?為什麼會有中耳炎?

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的資訊,耳朵的構造可以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個部分,共同構成我們的聽覺。外耳主要的功能是收集聲波,中耳是連結外耳跟內耳的重要通道,而內耳的耳蝸,會將聲音轉換成大腦可以解讀的訊息,聽覺就產生了。另外,因為中耳的氣壓必須保持跟外界相同,才能夠正常的震動,所以會利用連通鼻子與中耳的耳咽管開關來保持壓力平衡。

所謂的中耳炎,就是耳朵中耳腔的這段部位發炎,多半是因為細菌、病毒經由耳咽管侵入中耳腔造成感染。一般可以分為急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亦稱作中耳積水)、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_中耳構造

中耳炎的症狀與原因:成人、兒童各不同

根據不同的進程與徵兆,中耳炎可分為急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亦稱作中耳積水)、慢性中耳炎。一般來說,成年人較不容易得到急性中耳炎,多半是由慢性中耳炎反覆發作,常是鼻病或外傷造成的。而兒童因為耳咽管較短且較水平,使得鼻咽的細菌、病毒更容易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腔,導致中耳炎好發於學齡期的兒童。

積液性中耳炎多半發生在學齡期兒童,多半發生在急性中耳炎感染之後,誘發的原因也常跟感冒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

 

急性中耳炎

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福部桃園醫院的資料,急性中耳炎的定義,是在3個星期內,中耳有急性發炎的症狀,包含:

  • 耳痛
  • 耳膜常為紅色且向外膨脹
  • 耳脹
  • 耳鳴
  • 發燒
  • 全身倦怠
  • 聽力減退
  • 頭痛
  • 噁心
  • 嘔吐

導致急性中耳炎的原因,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過敏,導致耳咽管阻塞造成的。急性中耳炎常見的細菌為肺炎鏈球菌、嗜血桿菌、A 型鏈球菌、金黃葡萄球菌,另外也可能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流感病毒、腸病毒、鼻病毒等。

 

積液性中耳炎(中耳積水)

積液性中耳炎就是中耳腔內積水的現象。常有人誤會積液性中耳炎是耳朵進水導致,但事實上外耳耳道很長,且中耳前有完整的耳膜覆蓋,所以來自外界的水一般來說不會進到中耳。

積液性中耳炎,通常不會有高燒或耳痛的症狀,只感覺聽力變差,因此常被疏忽或延後治療。

根據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的資料,積液性中耳炎的成因,是耳咽管阻塞,使得中耳內產生負壓,讓黏膜滲出液體,堆積在中耳中。

 

慢性中耳炎

所謂的慢性中耳炎,是持續性中耳發炎大於3個月,最後可能造成耳膜穿孔。常見幾種症狀:

  • 耳漏(耳朵流出液體)
  • 耳痛(恐有併發症)
  • 聽力障礙
  • 眩暈
  • 耳膜穿孔
  • 中耳有肉芽組織

慢性中耳炎多半是因為急性中耳炎沒有完全治療導致的。因為長期或反覆發生的急性中耳炎,導致耳穿孔無法癒合,甚至可能產生珍珠瘤,並且不斷向周圍的骨頭侵蝕。不僅可能損傷聽力和平衡的功能,嚴重時可能會向上侵犯到腦部,導致顏面神經失調。

因此,急性中耳炎一定要確保治療完全,很多人會以為耳朵不會痛,中耳炎就好了。事實上中耳內可能還有積水甚至息肉,都有機會演變成慢性中耳炎,造成嚴重的損傷。

中耳炎的治療方法

中耳炎的治療,主要依照病程與嚴重程度不同,會施以不同的處置:

  • 藥物治療:抗生素治療需要14天以上,以確保清除發炎處的細菌、病毒,避免病灶留有潛伏的病菌,使得急性中耳炎反覆發作,或是演變成慢性中耳炎。
  • 清潔耳腔:耳朵產生分泌物或有結痂的病患,應請專業醫師協助清潔耳腔,讓耳漏的液水或膿汁可以順利排出。
  • 引流手術:如果中耳積水的狀況一直無法改善,會以手術方式,在耳膜上開個小孔,把中耳的積水引流出來,再將耳膜修補完整。
  • 置入中耳通氣管:如果是長期的慢性中耳炎病患,為了讓中耳的積水能夠順利流出,也維持中耳腔與外界的壓力平衡,在引流手術時,會順便置入通氣管。

中耳炎患者可能因耳痛、耳朵產生分泌物、結痂等狀況,會想要挖耳朵清潔,但可能反而造成外耳道的損傷。建議如有中耳炎的症狀,還是要諮詢耳鼻喉科醫師,以藥物、手術或專業儀器協助。

另外,也要提醒,治療中耳炎千萬不要因為症狀好轉,就自行停藥,必須完成抗生素療程,才能避免感染再度復發!

5個關於中耳炎的Q&A

對於中耳炎還有一些常見的疑惑,以下幫你一次解答:

 

Q1:中耳炎會傳染嗎?

中耳炎不會傳染,會得到中耳炎,是因為耳咽管阻塞,導致細菌、病毒在中耳孳生所造成的。

 

Q2: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引發中耳炎的原因是因為細菌、病毒感染導致,為了避免病菌持續潛伏,反覆發作,應該就醫接受抗生素治療。

 

Q3:中耳炎需要治療多久?

急性中耳炎服用抗生素需要約14天的時間,且不應自行停藥,才能避免感染再度復發。

 

Q4:如果中耳炎一直沒有好會怎麼樣?

急性中耳炎發展成慢性中耳炎,如果長出珍珠瘤,可能會向骨頭侵蝕,最後入侵內耳、腦部,不僅可能影響聽力,嚴重還可能引起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Q5:怎麼預防中耳炎?

幼兒童的預防,主要是避免因上呼吸道感染引發的中耳炎,平常應避免空氣汙染、過敏原。另外,嬰幼兒吐奶時可能逆流向中耳,導致病菌入侵,建議餵奶時要將頭墊高,四五度角餵奶。

而成人的中耳炎多半是鼻病、外傷或大氣壓力造成。如果是鼻病引起,應先從致病原因解決。外在原因造成,則平時應避免接觸相關環境,或進行保護措施。例如:因搭飛機時,大氣壓力變化會引起中耳炎,則下趟旅程前,應預備飛行耳塞或以打哈欠、嚼口香糖舒緩。

如同前面和大家介紹的,造成中耳炎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鼻病、大氣壓力、外傷等因素,出現中耳炎的狀況,可以透過PinMed線上預約耳鼻喉醫師進一步檢查,尤其症狀持續惡化沒有改善時,應該及早就醫治療。

中耳炎_常見Q&A

中耳炎如果沒有妥善治療,不僅容易反覆發作,甚至形成慢性中耳炎,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小朋友是中耳炎的好發族群,為避免中耳炎影響聽力,進一步影響語言發展。家長需要多留意孩子的狀況,如果有呼喊不應、常挖耳朵的狀況,應該詢問孩子,並向專業醫師諮詢。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