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間難免會有價值觀、喜好、興趣不同的時候,在育兒上更是如此。寶寶要幾歲開始自己吃飯?要不要BLW?幼兒園要念哪一種的?小孩犯錯時要怎麼應對?大大小小的教養都可能會出現分歧,當你和另一半出現教育理念讓的不同時,都是怎麼處理的呢?該怎麼找到兩人意見的平衡呢?來聽聽諮商心理師黃柏嘉怎麼說!
夫妻對教養方式意見不同怎麼辦?以豐富取代一致
黃柏嘉心理師在臉書分享,幾乎每對夫妻都會在教養上遇到分歧,不過他反而會提醒與他會談的案主,「其實夫妻間的分歧,有時是育兒上很大的助力」,他建議爸爸媽媽學習「以豐富取代一致」。
舉例來說,媽媽傾向使用正向教養,認為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價值觀與歸屬感,當孩子面對困難時較能有勇氣面對。反之先生則認為應該會孩子嚴厲一點,以此磨練孩子的毅力與抗壓性。這或許是許多夫妻面臨的問題,彼此都覺得對方教育方式有錯,只想讓對方聽自己的,這時該怎麼做呢?
相互補位 充分發揮教養長處
黃柏嘉心理師表示,他會引導夫妻「用相互補位的方式,來充分發揮自己教養方式的長處。」以前面例子來說,太太使用正向教養真的有讓孩子儲備必須的勇氣和能力嗎?這也需要等孩子遇到挑戰時才知道,因此當先生比較嚴厲的管教孩子時,「除非已經逾越合理管教的程度,可以先別急著去干涉,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在旁觀察孩子在壓力下的反應,也思考自己未來如何調整自己的教法。」
另一方面來說,先生的嚴厲管教容易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也容易讓管教者情緒失控,這時就可以和太太合作,讓媽媽作為中間的調停者,一方面緩和親子關係,一方面也可以在爸爸情緒失控前適時提醒與補位,這樣爸爸想磨練孩子的作法「才有可能持久且有效的進行」。
夫妻共同思考 設定教養大方向
不過對於教養觀念相異的夫妻要好好合作,黃柏嘉心理師建議「設定一些符合雙方價值觀的教養大方向」,追求「觀念與態度」上的共識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例如,兩人都希望孩子誠實、負責任,那在作法上就可以彈性一點,彼此也尊重對方的教養方式,共同思考「怎樣做能夠讓孩子更負責?」、「怎樣培養孩子誠實的價值觀?」,做法不同但目標相同的話,就「不需要非得強求一致」。
不急著糾正伴侶教養方式 以欣賞代替辯論
不知道大家看完黃柏嘉心理師的分享有什麼感觸呢?相信各位媽媽應該常在社群上看許多育兒教養方式,黃柏嘉心理師對此建議:「千萬不要學到了新的教養方法,就急著要去糾正伴侶的作法」,你們之間只是存在差異而不是優劣與對錯。底下有一則留言讓媽咪編覺得相當認同,「學習親子教養的同時,夫妻溝通也要同步提升。以欣賞的眼光代替指責與優劣的辯論,有和樂的家庭才能有穩定的親子關係」。育兒路很長,攜手並進才是最好的方式。
尊重差異而不是爭辯優劣對錯,家庭關係才能走得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