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受過根管治療的牙齒,進一步受到細菌感染,或是有其他牙周的問題時,就會需要進行根尖手術,透過清潔和填充,阻斷感染的擴大。根尖手術的流程有哪些?術後注意事項有什麼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目錄

根尖手術是什麼?與根管治療差異

當我們的牙齒因為照顧不慎,產生嚴重的蛀牙或是牙髓炎時,就會需要做根管治療,清除受到感染而壞死的組織,根尖是牙齒的牙根尖端,包覆在牙隨腔內。如果抱持消極的態度,沒有處理神經發炎的問題,嚴重的話甚至會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在根管治療後,牙齒仍可能受到感染,有時甚至是連根管治療都無法處理的狀況,這時就會需要進行根尖手術,可以將它想像成「反向根管治療」,從牙根的地方,將受到感染的組織清除,並填充新的抗菌材料,杜絕更進一步的感染。

延伸閱讀|根管治療後痛到睡不著,難道療程失敗?教你分辨4種疼痛原因

 

我為什麼需要根尖手術?

根據敦南麗緻牙醫診所的資料,需要進行根尖手術的特殊狀況有以下幾種:

  • 假體拆除困難
  • 根尖過度彎曲、鈣化
  • 根尖破損、吸收
  • 根管內有斷械
  • 根尖斷裂
  • 需切片的牙齦腫包
  • 牙周病問題

根尖手術成功的關鍵

根據典雅牙醫診所的資料,手術的成功與否,受到下列因素的影響:

  • 術前診斷

由於根尖手術是根管治療成效不彰後的選擇,醫師是否能正確判斷根尖的破損和感染狀況就很重要,提前建議病患進行根尖手術,避免反覆根管治療,不見成效且勞心勞力。

  • 醫師經驗

顯微根尖手術需要操作極為精細的儀器,非常考驗醫師眼力和手的靈活度,對於病患的狀況是否了解,手術相關儀器是否熟練,制定的醫療方案是否精準等,都取決於醫師的經驗。

  • 材料穩定性

在顯微根尖手術中,最關鍵的一步是要將填充物放入的動作,必須確定感染物都已移除,並完善的放入填充物,放入後仍須進行多次確認,才能萬無一失。

根尖手術流程 這一步最重要

顯微根尖手術在施作過程中,從麻醉到充填,考驗著醫師的技術和細心程度,接下來就讓山豆為大家說明,手術有哪些流程吧!

 

第一階段:麻醉、定位、切除

在局部麻醉後,使用器具將骨頭外的牙齦劃開,並翻開以利後續施作,再透過顯微鏡檢視骨頭發炎狀況,同時定位根尖及病灶的資訊,在顯微鏡的輔助下進行發炎組織或受感染根尖的的清除。

 

第二階段:顯微鏡檢查、清潔

受感染部位都移除之後,利用顯微鏡的輔助,檢查牙根表面的狀況,是否有裂痕或是結構上的異常,作為後續治療計畫訂定的參考,並使用超音波等儀器,進行牙根深處的清潔。

 

第三階段:超音波處理、充填

進行到手術的末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填充物的置放,使用MTA(三氧礦化物)以逆向的方式,從切除的牙根尖開口放入緻密的封填物。填充結束後,醫師會依據患者的不同狀況,評估是否置放骨粉及膠原蛋白,最後進行傷口縫合。

根尖手術

根尖手術後照護 食物選擇以這些為主

劍橋牙醫診所提醒,進行根尖手術後,要注意以下的事項:

 

  • 手術後的六小時內,避免漱口,並減少講話,口水需吞下。
  • 麻藥退了後方可進食,食物以軟、冷、流質為宜。
  • 止血後才可刷牙,避免接觸傷口,並使用漱口水,一日三次。
  • 麻藥退了後的疼痛,一般屬於正常現象。
  • 術後一小時,若有持續大量出血,需返回醫院檢查。
  • 術後局部麻木的狀況,可於一週內改善。
  • 若有敷料及藥物,請遵循醫囑,按時服用,小心照護。

 

*以上建議,仍以施作手術之醫師建議為主。

根尖手術過程複雜辛苦,完成後也不能輕忽,仍然要小心照護傷口,才能重拾強健的牙齒!

—山豆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Telegram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